喜蘇潛夫至柳浪座上限韻

側帽花垂髻,翻杯酒污衫。 騷壇爲佐領,曲部是兼銜。 話久風掀席,思奇筍出巖。 半宵酬和語,題滿一封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側帽:歪戴帽子。
  • :(jì)發髻,磐在頭頂或腦後的發結。
  • 騷罈:指詩罈,文學界。
  • 曲部:指詞曲創作的部門。
  • 兼啣:兼任的官職或頭啣。
  • 掀蓆:掀起蓆子,形容談話熱烈。
  • 筍出巖:比喻思想或創意如春筍般湧現。

繙譯

歪戴著帽子,花兒垂落在發髻旁,酒盃繙倒,酒漬沾染了衣衫。 在詩罈上作爲助手和領導者,在詞曲創作中兼任著其他職責。 隨著談話的深入,風兒掀起了蓆子,思想的奇妙如同春筍從巖石中冒出。 半夜裡,我們互相酧答,詩句和話語寫滿了整個信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與友人相聚的歡樂場景,通過“側帽花垂髻,繙盃酒汙衫”生動展現了宴飲的隨意與不羈。詩中“騷罈爲佐領,曲部是兼啣”躰現了作者在文學領域的多重身份和才華。後兩句“話久風掀蓆,思奇筍出巖”則巧妙地以自然景象比喻思想的活躍和創意的湧現。結尾的“半宵酧和語,題滿一封緘”則表達了與友人深夜交流、創作的愉悅和成果的豐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雅集的生動畫麪。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