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溪書懷寄劉長卿員外

· 秦系
時人多笑樂幽棲,晚起閒行獨杖藜。 雲色卷舒前後嶺,藥苗新舊兩三畦。 偶逢野果將呼子,屢折荊釵亦爲妻。 擬共釣竿長往復,巖陵灘上勝耶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樂幽棲:喜歡幽靜地隱居生活。
  • **杖藜:拄着藜杖。藜,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可爲杖 。讀音:lí 。
  • **卷舒:捲起與展開,形容雲的飄動形態。
  • **:田園中分成的小區。讀音:qí 。
  • **將呼子:拿着野果呼喊孩子。將,拿。
  • **荊釵:用荊枝製成的髮釵,貧苦婦女的服飾。這裏指爲妻子折荊釵。
  • **:打算。
  • **巖陵灘:即嚴陵灘,在浙江桐廬縣南,相傳爲東漢嚴光(字子陵 )隱居垂釣處。

翻譯

當時的人們大多嘲笑我樂於過幽靜的隱居生活,我晚起之後悠然漫步,獨自拄着藜杖。雲朵在前後的山嶺間隨意地捲起又舒展,藥苗有新種的也有舊有的,分佈在兩三塊田畦裏。偶然遇到野果便拿着呼喊孩子,屢次爲妻子折下荊枝做成髮釵。我打算和你一起拿着釣竿長久往來,嚴陵灘可要勝過我這耶溪啊。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詩人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狀態。首聯點明時人對自己樂幽棲的不理解,突出自身與衆人不同的追求。頷聯通過描寫雲色的變幻和藥苗的生長,營造出寧靜而閒逸的田園氛圍,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妙與和諧 。頸聯「偶逢野果將呼子,屢折荊釵亦爲妻」,用質樸的生活細節,呈現出家庭生活的溫馨。尾聯提到「巖陵灘上勝耶溪」,流露出詩人對摯友劉長卿的思念,想要與他在更美好的地方一同自在生活。整首詩語言平實自然,情感真摯,生動地傳達出詩人淡泊名利、享受隱居生活的心境以及對朋友的真摯情誼,充滿了田園生活的情致與溫馨。

秦系

唐越州會稽人,字公緒。玄宗天寶末避亂剡溪,自稱東海釣客。後結廬於泉州南安九日山,號南安居士。注《老子》,彌年不出。與劉長卿、韋應物友善,以詩相贈答。後東渡秣陵。年八十餘卒。有詩集。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