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

· 高適
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躋。 鐵冠雄賞眺,金界寵招攜。 空色在軒戶,邊聲連鼓鼙。 天寒萬里北,地豁九州西。 清興揖才彥,峻風和端倪。 始知陽春後,具物皆筌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化塔:指佛塔,因塔內供奉佛像或舍利,故稱「化」。
  • :yì,高聳挺立的樣子。
  • 孤高:高聳而獨立。
  • :jī,登,上升。
  • 鐵冠:指塔頂的裝飾,可能因其堅固如鐵而得名。
  • 雄賞眺:雄偉地觀賞遠眺。
  • 金界:指佛塔或寺廟,因其常塗以金色,故稱。
  • 寵招攜:受到寵愛和招待。
  • 空色:佛教用語,指一切事物的現象和本質。
  • 軒戶:窗戶。
  • 邊聲:邊疆的聲音,如戰鼓、號角等。
  • 鼓鼙:gǔ pí,古代軍中常用的鼓,用以激勵士氣。
  • 地豁:地勢開闊。
  • 九州:古代中國分爲九個州,這裏泛指中國。
  • 清興:清雅的興致。
  • 才彥:有才學的人。
  • 峻風:強勁的風。
  • 端倪:事物的眉目,跡象。
  • 陽春:溫暖的春天。
  • 具物:萬物。
  • 筌蹄:quán tí,捕魚和捕兔的工具,比喻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翻譯

佛塔高聳於中央,孤立而高聳,適宜攀登。 塔頂的鐵冠雄偉,可供遠眺,金色的佛塔受到寵愛和招待。 一切事物的現象和本質透過窗戶可見,邊疆的聲音與戰鼓聲相連。 天氣寒冷,萬里之外的北方,地勢開闊,九州以西。 清雅的興致與有才學的人相揖,強勁的風吹拂着事物的跡象。 始知在溫暖的春天之後,萬物都成了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登上涼州七級浮圖(佛塔)的所見所感。詩中,「化塔屹中起」一句即展現了佛塔的雄偉與高聳,而「孤高宜上躋」則表達了攀登的願望。通過「鐵冠雄賞眺」和「金界寵招攜」,詩人不僅讚美了佛塔的壯觀,也表達了對佛教文化的敬仰。後文通過對邊疆聲音和戰鼓的描寫,以及對地勢開闊和九州西部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的廣闊視野和深沉感慨。最後,詩人以「陽春後,具物皆筌蹄」作結,寓意深刻,表達了萬物皆爲工具,人生應追求更高境界的哲理。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