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二首

· 徐夤
朱彈星丸粲日光,綠瓊枝散小香囊。 龍綃殼綻紅紋粟,魚目珠涵白膜漿。 梅熟已過南嶺雨,橘酸空待洞庭霜。 蠻山蹋曉和煙摘,拜捧金盤奉越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硃彈:比喻荔枝。
  • 星丸:形容圓形如星的東西,這裡指荔枝。
  • 粲(càn)日光:光彩耀目如日光。
  • 綠瓊枝:指荔枝樹枝。
  • 香囊:裝香料的小袋,此処比喻荔枝的獨特香氣。
  • 龍綃:一種絲織品,此処形容荔枝殼。
  • :裂開。
  • :此処指荔枝的顆粒。
  • 魚目珠:比喻荔枝的形狀。
  • 白膜漿:指荔枝的果肉和汁水。
  • 蠻山:南方的山。

繙譯

紅色如彈丸的荔枝閃耀著日光般的光彩,綠色的瓊枝上散發著如小香囊般的香氣。那龍綃一樣的殼裂開露出紅色紋理如粟米般的果實,如魚目珠子般的荔枝包含著白色薄膜包裹的漿汁。梅子成熟時已經過了南嶺的雨,橘子變酸還空等著洞庭的霜。在南方的山上清晨踏著菸霧採摘,採摘後恭敬地用金磐捧著供奉給越王。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荔枝的形態、色澤、香氣和生長環境等。首聯寫出荔枝的鮮豔色澤和香氣誘人。頷聯細致地刻畫了荔枝殼和果肉的特點。頸聯通過梅、橘來襯托荔枝,表明其獨特的成熟時間。尾聯描述了採摘荔枝竝供奉越王的場景,給人一種莊重和珍貴的感覺。全詩語言形象優美,具有較強的畫麪感,讓讀者倣彿能親眼看到那飽滿鮮美的荔枝。

徐夤

徐夤

徐夤也稱徐寅,男,字昭夢,莆田即今福建莆田市人。博學多才,尤擅作賦。為唐末至五代間較著名的文學家。文集有《徐正字詩賦》二卷,收賦八首,收詩三百六十八首。著作有《徐正字詩賦》二卷等。早年所作《人生幾何賦》、《斬蛇劍》、《御溝水》等,遠傳至渤海等國,其人皆以金書列為屏障。然而,他卻屢舉進士不第,至唐末方得以「榜上有名」。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試進士,中第一名,為福建歷史上第二個狀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幾何賦》中「一皇五帝不死何歸」句,要其改寫,徐夤答「臣寧無官,賦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東歸,閩王審知禮聘入幕,官秘書省正字。其試場所作《止戈為武賦》亦傳誦一時。五代時依王審之,不得志,歸隱家鄉,卒。有《探龍集》等多種著作,《全唐詩》收錄其詩220余首。這是常見有關徐夤的資料,《記考》及《十國春秋》均有載,也被《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文學家辭典》(古代第二分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國古代詩詞曲詞典》等引用。然而這些記載並不全面,都遺漏了一個重要的情節——徐夤曾於後梁重新參加進士考試而奪魁。《四庫提要》稱其為「蓋其後裔從《唐音統簽》、《文苑英華》諸書裒輯成編,附刻家乘之後者」。阮元所編《四庫未收書提要》中著錄徐夤《釣磯文集》五卷,稱:「此為錢遵王所藏影宋本。據其族孫師仁序雲,家故有《賦》五卷,《探龍集》五卷,又於蔡君謨家得《雅道機要》,訪得詩二百五十餘首,以類相從為八卷也。 ► 2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