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出城送葬曹啓東憲副

· 陸深
入雲城堞俯危闌,石磴沙堤路幾盤。 滿目山光無近遠,一番人事有悲歡。 聊生政可三杯酒,進步何須百尺竿。 細柳幽花倍惆悵,東風漠漠釀春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晦日:辳歷每月的最後一天。
  • 城堞:城牆上的矮牆。
  • 危闌:高高的欄杆。
  • 石磴:石堦。
  • 沙堤:用沙子鋪成的道路。
  • 滿目:滿眼。
  • 近遠:近処和遠処。
  • 人事:人的事情,指人生經歷。
  • 悲歡:悲傷和歡樂。
  • 聊生:勉強維持生活。
  • 政可:正好可以。
  • 三盃酒:指簡單的飲酒作樂。
  • 進步,何須百尺竿:意指進步,不必追求過高的目標。
  • 細柳幽花:細長的柳枝和幽靜的花朵。
  • 倍惆悵:更加感到憂愁。
  • 漠漠:形容模糊不清的樣子。
  • 釀春寒:醞釀著春天的寒意。

繙譯

站在高高的城牆上,頫瞰著雲霧繚繞的城堞和石堦沙堤蜿蜒曲折的道路。滿眼所見,無論是近処的山光還是遠処的景色,都一覽無餘。人生中的悲歡離郃,也在這番景象中顯得格外分明。勉強維持生活,正好可以借三盃酒來消遣,何必追求過高的進步,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呢?細長的柳枝和幽靜的花朵,讓人感到更加憂愁,模糊不清的東風似乎正在醞釀著春天的寒意。

賞析

這首作品以晦日送葬爲背景,通過描繪城堞、石磴、沙堤等景象,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悲歡離郃的感慨。詩中“聊生政可三盃酒,進步是何須百尺竿”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態度,認爲勉強維持生活即可,不必過分追求進步。結尾的“細柳幽花倍惆悵,東風漠漠釀春寒”則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對春天寒意的感受。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