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顧與成

· 邵寶
九日缺登山,南郊我行獨。 緬懷謫仙人,秋聲北窗竹。 世事吾不聞,吾道卷堪匊。 碌碌朝市間,他年亦幹祿。 風帽倚斜暉,霜鍾應虛谷。 千古滄洲情,江天起羣鶩。 白酒本無情,偏許陶巾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dá):答。
  • 顧與成: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九日:指重陽節。
  • 謫仙人:指被貶謫的仙人,這裏可能指李白。
  • 卷堪匊 (juàn kān jū):形容事物可以輕易地捲起來,比喻事情簡單易行。
  • 碌碌:平凡無奇的樣子。
  • 朝市:朝廷和市場,泛指官場和世俗。
  • 幹祿:求取官職。
  • 風帽:防風的帽子。
  • 斜暉:斜陽。
  • 霜鍾:指秋天的鐘聲。
  • 虛谷:空谷,指幽靜的山谷。
  • 滄洲:指隱居的地方。
  • 羣鶩 (qún wù):一羣野鴨。
  • 陶巾:陶淵明用來過濾酒的巾。
  • (lù):過濾。

翻譯

重陽節我沒有去登山,獨自前往南郊。 我心中懷念着那位被貶謫的仙人,北窗下的竹子似乎在秋風中低語。 世間的紛擾我不去聽聞,我的道路簡單明瞭,可以輕易掌握。 在繁忙的官場和世俗中,我不過是個平凡的人,有一天也會爲了官職而奔波。 我倚着風帽,看着斜陽,秋天的鐘聲在空谷中迴響。 千古以來,隱居的情懷在江天之間,羣鶩飛起。 白酒本無情感,卻偏偏允許我用陶巾過濾。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淡漠。詩中,「九日缺登山」一句,既是對重陽節習俗的提及,也暗示了詩人對世俗活動的疏離。詩人通過「謫仙人」和「北窗竹」的意象,表達了對高潔品格的追求和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後文中的「碌碌朝市間」與「千古滄洲情」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渴望。結尾的「白酒本無情,偏許陶巾漉」則巧妙地以酒喻人,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喜愛和對世俗的超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高潔情懷。

邵寶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賢,號二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許州知州,躬課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教人以致知力行爲本,革數十年不葬親之俗,奏請停開銀礦。寧王朱宸濠索詩文,峻卻之。正德四年遷右副御史,總督漕運,忤劉瑾,勒致仕。瑾誅,升戶部右侍郎,拜南禮部尚書,懇辭。詩文以李東陽爲宗。諡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有《漕政舉要》、《慧山記》、《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