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雜詠

峯路時時斷,翻嫌瀑布多。 水浮蒼樹去,山逐白雲過。 餉客惟朱草,牽人是綠蘿。 踟躕石樑畔,心奈欲歸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餉客:招待客人。
  • 朱草:紅色的草,這裏可能指一種特別的植物。
  • 綠蘿:一種植物,常綠藤本。
  • 踟躕:猶豫不決,徘徊不前。
  • 石樑:石橋。

翻譯

山峯間的路時常中斷,反而覺得瀑布太多了。 水流帶着蒼翠的樹木漂去,山巒隨着白雲的飄動而變化。 用來招待客人的只有紅色的草,牽絆人的是綠色的藤蘿。 在石橋邊徘徊不前,心中猶豫着歸途該如何是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羅浮山的自然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詩中,「峯路時時斷,翻嫌瀑布多」表達了山路崎嶇、瀑布衆多的景象,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複雜情感。後句通過「水浮蒼樹去,山逐白雲過」進一步以流動的視角展現了山水的動態美。詩的結尾「踟躕石樑畔,心奈欲歸何」則深刻描繪了詩人在自然美景面前的猶豫與不捨,體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