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榆林趙侯

旗偃黃花嶺,笳沉白草溝。 武安勤饗士,太尉暇登樓。 霸氣沙陀早,軍聲陰館秋。 無須黃老術,儒將自風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旗偃(yǎn):旗幟低垂。
  • 笳(jiā):古代的一種樂器,類似笛子。
  • 武安:地名,這裏指武安君,古代著名的將領。
  • 饗(xiǎng):犒賞,宴請。
  • 太尉:古代官職名,掌管軍事。
  • 霸氣:強大的氣勢或威嚴。
  • 沙陀:古代民族名,這裏可能指沙陀族的將領。
  • 陰館:古代地名,這裏可能指軍事要塞。
  • 黃老術:指道家的修煉或治國之術。
  • 儒將:指文武雙全的將領。

翻譯

旗幟在黃花嶺低垂,笳聲在白草溝沉寂。 武安君勤於犒賞士兵,太尉閒暇時登上高樓。 沙陀族的霸氣早已顯現,軍隊的聲威在陰館的秋天更加響亮。 無需黃老的道術,儒將本身就風流倜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儒將的英勇與風流。詩中通過「旗偃黃花嶺,笳沉白草溝」等意象,展現了戰場的寧靜與將領的從容。武安君的犒賞和太尉的登樓,體現了將領對士兵的關懷和對戰局的掌控。沙陀族的霸氣和軍聲的響亮,彰顯了軍隊的強大。最後,詩人強調儒將無需道術,本身就具有風流倜儻的氣質,讚美了儒將的文武雙全和人格魅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