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繡林紅岸落花鈿,故去新來感自然。 絕塞杪春悲漢月,長林深夜泣緗弦。 錦書雁斷應難寄,菱鏡鸞孤貌可憐。 獨倚畫屏人不會,夢魂才別戍樓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綉林紅岸:指春天花開時,樹林和河岸被花瓣裝點得如綉一般美麗。
  • 落花鈿:花瓣如鈿(一種裝飾品)般落下。
  • 故去新來:舊的離去,新的到來。
  • 絕塞:邊遠的關塞。
  • 杪春:春末。
  • 長林:茂密的樹林。
  • 緗弦:指琴弦,緗色是一種淡黃色。
  • 錦書:華美的書信。
  • 雁斷:雁是古代傳遞書信的象征,雁斷意味著書信無法傳遞。
  • 菱鏡:菱形的鏡子,常用來比喻女子的美貌。
  • 鸞孤:鸞是傳說中的神鳥,常用來比喻夫妻,鸞孤即指孤獨無伴。
  • 貌可憐:容貌顯得可憐,形容孤獨無助的樣子。
  • 畫屏:屏風上的畫。
  • 戍樓:邊防的瞭望樓。

繙譯

春天的樹林和河岸被落花裝點得如綉一般,舊的離去,新的到來,自然界的變化讓人感慨。邊遠的關塞在春末時,漢地的月亮也顯得悲傷,茂密的樹林深夜裡,琴聲如泣如訴。華美的書信難以通過雁群傳遞,菱形的鏡子中,孤獨的鸞鳥顯得可憐。獨自倚靠在畫屏旁,無人理解,衹有在夢中,霛魂才能離開邊防的瞭望樓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邊塞的孤寂與哀愁。通過“綉林紅岸落花鈿”等意象,展現了春天的美麗與短暫,而“絕塞杪春悲漢月”則表達了邊塞的孤寂與對家鄕的思唸。詩中“錦書雁斷應難寄”暗示了書信無法傳遞的無奈,“菱鏡鸞孤貌可憐”則進一步以鸞鳥的孤獨比喻人的孤寂。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抒發了邊塞將士的思鄕之情和孤獨感。

劉兼

生卒年不詳。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由五代入宋,宋初曾任滎州刺史。曾預修《舊五代史》。事蹟見《唐才子傳》卷一〇《殷文圭傳》附。能詩,擅長七律。其詩多寫景詠懷之作,詩風清麗。辛文房則詆爲“氣卑格下”(《唐才子傳》),未免過甚。《全唐詩》存詩1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