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寄俞仲蔚
太乙貺漢德,名駒生渥窪。
赤汗沾青雲,長嘶挹流沙。
飢齕玉山禾,渴則飲其涯。
翹尾以躑躅,迍夬相經過。
不願遊閶闔,況乃服鹽車。
世豈無伯樂,垂耳奈我何。
天子發素書,使者出蹉跎。
駪駪十二閒,駑馬常苦多。
雖有千里姿,羈絆非所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乙:古代神話中的星神,這裡指天神。
- 貺(kuàng):賜予。
- 渥窪:地名,傳說中産名馬的地方。
- 赤汗:指馬的汗水,形容馬的勇猛。
- 挹(yì):汲取。
- 齕(hé):咬。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迍夬(zhūn guài):形容馬蹄聲。
- 閶闔(chāng hé):古代神話中的天門。
- 服鹽車:指被用來拉鹽車,比喻才能被埋沒。
- 素書:指天子的詔書。
- 蹉跎(cuō tuó):時間白白過去,事情沒有進展。
- 駪駪(shēn shēn):衆多。
- 十二閑:指天子的馬廄。
- 千裡姿:指馬的優良品種。
- 羈絆:束縛。
繙譯
天神賜予漢朝德運,名馬誕生於渥窪之地。它汗水如赤,沾染著青雲,長嘶一聲,汲取流沙之水。飢餓時咬食玉山的禾苗,渴了就在水邊飲水。它翹起尾巴,徘徊不前,馬蹄聲相互交錯。它不願遊走於天門之下,更不用說被用來拉鹽車了。世上難道沒有伯樂嗎?但垂耳的馬又能怎樣。天子發出詔書,使者卻白白蹉跎。天子的馬廄中馬匹衆多,但駑馬縂是多於良馬。雖然有千裡馬的資質,卻被束縛不得施展。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匹名馬的遭遇,抒發了作者對人才被埋沒的感慨。詩中,“名駒生渥窪”、“赤汗沾青雲”等句,生動地描繪了名馬的非凡氣質和英姿。然而,這匹馬卻“不願遊閶闔,況迺服鹽車”,表達了它對被束縛、被埋沒的無奈和反抗。詩的最後,“雖有千裡姿,羈絆非所加”,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人才被束縛、無法施展才華的社會現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才命運的深切關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