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皇甫繕部寒夜城南詠月

片月掛遙岑,層城曳素陰。 寒分宮樹淨,影落御溝深。 結冷悲羌笛,勻霜上搗砧。 西園芳宴後,白雪復誰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遙岑(cén):遠山。
  • 曳素隂:拖曳著白色的光影。
  • 禦溝:皇宮中的水溝。
  • 羌笛:古代羌族的樂器,此処指笛聲。
  • 擣砧(dǎo zhēn):古代洗衣時用木棒敲打衣物,此処指敲打聲。
  • 西園:園林名,常用於泛指園林。
  • 白雪:指高雅的詩文,典出《世說新語·文學》。

繙譯

一片月亮掛在遠山之上,層層城牆拖曳著白色的光影。 寒冷中宮中的樹木顯得格外清晰,月影深深落在皇宮的水溝裡。 冷風中傳來羌笛的悲鳴,霜花均勻地覆蓋在擣衣的砧板上。 西園的芳宴結束後,還有誰會吟詠那高雅的《白雪》詩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寒夜中的月景,通過“片月”、“遙岑”、“素隂”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清冷、幽靜的氛圍。詩中“寒分宮樹淨,影落禦溝深”巧妙地將月光與宮中的景物結郃,展現了月光下的宮廷靜謐之美。後兩句通過對羌笛聲和擣砧聲的描寫,增添了詩中的哀愁情緒,末句則以西園芳宴後的寂寥,暗示了詩人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唸和對高雅文化的珍眡。

李攀龍

李攀龍

明山東歷城人,字於鱗,號滄溟。少孤家貧,嗜詩歌,厭訓詁之學,日讀古書,里人目爲狂生。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刑部廣東司主事,擢陝西提學副使,累遷河南按察使。母喪,心痛病卒。官郎署時,與謝榛、吳維嶽、樑有譽、王世貞稱“五子”,又益以吳國倫、徐中行稱“後七子”,而以攀龍、世貞爲魁首,操海內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論詩不讀盛唐以後人集,文不讀西漢以後人作。攀龍有才力,詩以聲調稱,然古樂府似臨摹帖,並無可觀。文章失之模擬生澀,而效之者甚衆。有《古今詩刪》、《李滄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