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哭母詩

· 沈周
淚以泄心液,中亦寓邪正。 媚婦及讒臣,沾巾禍斯興。 錢子痛慈親,崩衷血隨迸。 哀極衍餘音,悠悠偶成詠。 仍須血爲書,留之示子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流出,釋放。
  • 媚婦:指討好他人的女性。
  • 讒臣:指進讒言的臣子。
  • 沾巾:指流淚。
  • 崩衷:指內心崩潰。
  • 血隨迸:血淚隨之噴涌而出。
  • 哀極:極度哀痛。
  • 衍餘音:指哀痛之情延續,餘音嫋嫋。
  • 子姓:子孫後代。

翻譯

淚水是心中情感的釋放,其中也蘊含着善惡之分。討好他人的女性和進讒言的臣子,一旦流淚,便會引發禍端。錢子因痛失慈母而內心崩潰,血淚隨之噴涌而出。極度哀痛之餘,餘音嫋嫋,悠悠然偶成詩篇。仍需以血淚爲墨,書寫下來,留作子孫後代的警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淚水這一意象,深刻揭示了情感與道德的關係。詩人認爲,淚水雖是情感的流露,卻也能反映出人的品性。媚婦與讒臣的淚水,往往伴隨着禍端;而錢子因痛失慈母所流的血淚,則是真摯情感的體現。詩中「血爲書」的意象,更是強調了這種情感的深刻與真摯,以及其對子孫後代的警示意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真摯情感的推崇和對道德敗壞的憂慮。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