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妙明庵

· 沈周
早霧未消迷過湖,妙明春日步堪迂。 門懸斷岸溪橋接,水限比鄰野寺孤。 侍者鳴琴動春鳥,長年引席候風烏。 偶然此集真鴻跡,乘興還留水墨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妙明庵:庵名,指一座寺廟。
  • 步堪迂:步履可以緩慢,指可以悠閒地行走。
  • 斷岸:斷崖,陡峭的岸邊。
  • 水限:水邊的界限。
  • 比鄰:鄰近,附近。
  • 長年:常年,指經常。
  • 引席:引導座位,指接待。
  • 風烏:古代傳說中的風神,這裏可能指風。
  • 鴻跡:大雁的足跡,比喻難得的或有意留下的事物。
  • 水墨圖:用水墨畫的圖畫。

翻譯

早上的霧氣還未消散,我迷迷糊糊地過了湖,來到了妙明庵,春天的腳步可以悠閒地行走。庵門懸掛在斷崖邊,溪橋連接着,水邊的界限將這座野寺與鄰近的比鄰隔開,顯得格外孤寂。侍者彈奏着琴,春鳥被音樂感動,常年在這裏接待的長者引導着座位,等待着風神的到來。偶然間,我在這裏留下了難得的足跡,乘着興致,還留下了用水墨畫的圖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春日早晨遊訪妙明庵的情景。詩中通過「早霧未消」、「春日步堪迂」等詞句,傳達出一種寧靜悠閒的氛圍。後文通過對庵門、溪橋、野寺的描寫,展現了庵的孤寂與寧靜。最後,作者以「鴻跡」和「水墨圖」作結,表達了自己在此留下的深刻印象和美好回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細膩感受。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