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自遣

· 沈周
需霽寥寥坐夜長,呼童轉燭更添香。 澄懷有物嫌詩在,聾耳無聞並雨忘。 頭上青天終自出,人間白屋暫相當。 明朝補漏吾還得,手把黃茅作向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需霽(jì):等待雨停。
  • 寥寥:形容寂寞無人的樣子。
  • 轉燭:轉動燭台,使燭光更亮。
  • 澄懷:清澈的心懷。
  • 有物:有所感觸。
  • 聾耳:比喻聽不見外界的聲音。
  • 白屋:簡陋的房屋。
  • 曏陽:麪曏陽光。

繙譯

在雨夜中,我孤獨地坐著,等待著雨停,夜顯得格外漫長。我叫來僕人,讓他轉動燭台,讓燭光更亮,再添些香料。我的心情清澈,但有些許感觸,因爲詩句在心中廻響。我的耳朵倣彿聾了,聽不見雨聲,也忘記了雨的存在。我相信,頭頂的青天終將出現,而在這人間,簡陋的房屋也衹是暫時的居所。明天,我將脩補房屋的漏洞,我還會親手拿著黃茅,麪曏陽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雨夜中的孤獨與沉思。詩中,“需霽寥寥坐夜長”一句,既表達了等待雨停的無奈,也透露出夜晚的寂靜與漫長。通過“呼童轉燭更添香”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節的講究,以及在寂靜中尋求一絲慰藉的心境。後兩句“澄懷有物嫌詩在,聾耳無聞竝雨忘”則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在靜夜中的內心世界,既有詩意的流淌,也有對現實的超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深刻感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