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吳子潤育齋卷

· 沈周
落地爲男子,思以成厥德。 蒙象古有訓,作善固可則。 念生敢忘養,務學必求益。 詩書在長勤,仁義服無斁。 欲造君子地,涵濡匪朝夕。 雨至無槁苗,藥至無留疾。 舉措先所存,終身蔑差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其,他的。
  • 蒙象:指《易經》中的蒙卦,象徵啓蒙教育。
  • (yì):厭倦,停止。
  • 涵濡:滋潤,薰陶。
  • :無,沒有。
  • 差忒(tè):差錯,過失。

翻譯

出生爲男子,應思考如何成就其德行。 古時《易經》蒙卦有訓導,行善是固有的準則。 想到生活就不可忘記養育之恩,致力於學習必然追求進步。 詩書需要長期勤奮學習,仁義之道要不斷實踐,不厭其煩。 想要達到君子的境界,需要長期的薰陶和修養。 就像雨水降臨,不會讓禾苗枯槁;藥物治療,不會留下頑疾。 一舉一動都要遵循內心的指引,終身不會有差錯。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文人沈周爲吳子潤的書齋題寫的,詩中強調了作爲男子應有的責任和追求。沈周通過引用《易經》的蒙卦,強調了教育和修養的重要性,以及持續學習和實踐仁義的必要性。詩中「雨至無槁苗,藥至無留疾」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良好的教育和修養能夠使人不斷進步,避免留下缺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個人修養和道德追求的深刻理解。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