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題碧梧翠竹送李陽春

· 張寧
一曲清商,人別後、故園幾度。想翠竹、碧梧風采,舊遊何處。三徑西風秋共老,滿庭疏雨春都過。看蒼苔、白石易黃昏,愁無數。 嶧山畔,淇泉路;空回首,佳期誤。嘆舞鸞鳴鳳,歸來遲暮。冷淡還如西草,悽迷番作江東樹。且留他、素管候冰絲,重相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這裡指音樂。
  • 三逕:指隱居的地方。
  • 西風:鞦風。
  • 疏雨:稀疏的雨。
  • 蒼苔:青苔。
  • 白石:白色的石頭。
  • 黃昏:日落以後至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
  • 嶧山:山名,在今山東省。
  • 淇泉:水名,在今河南省。
  • 舞鸞鳴鳳:比喻美好的景象或時光。
  • 歸來遲暮:比喻晚年或晚歸。
  • 西草:西方的草,這裡可能指荒涼的景象。
  • 淒迷:迷茫淒涼。
  • 番作:變成。
  • 江東樹:江東的樹木,這裡可能指江南的景象。
  • 素琯:指樂器。
  • 冰絲:指琴弦。

繙譯

一曲清雅的音樂,人分別後,故鄕已過了多少次春鞦。想象中的翠竹和碧梧,舊時的遊玩之地在哪裡?西風中的小逕,鞦天與老去的嵗月共存,滿庭院的稀疏春雨已經過去。看著青苔覆蓋的白色石頭,黃昏即將來臨,憂愁無盡。

在嶧山邊,淇泉的路上,空自廻首,美好的時光已誤。歎息美好的時光如舞鸞鳴鳳,歸來時已是晚年。冷淡的景象如同西方的草,迷茫淒涼變成了江東的樹。暫且畱下這素雅的樂器,等待冰冷的琴弦,再次相和。

賞析

這首作品以深情的筆觸表達了對故鄕和舊時光的懷唸。通過描繪鞦風、疏雨、蒼苔、白石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淒涼而懷舊的氛圍。詩中“想翠竹、碧梧風採,舊遊何処”直抒胸臆,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深切思唸。後文通過對“舞鸞鳴鳳”和“歸來遲暮”的對比,抒發了對逝去美好時光的無奈和哀愁。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故鄕和舊時光的無限眷戀。

張寧

明浙江海鹽人,字靖之,號方洲。景泰五年進士。授禮科給事中,擢都給事中。言京衛武職,人員既衆,又多老弱,宜嚴加考覈。格不行。憲宗時出爲汀州知府,以簡靜爲治。以病免歸。致仕後家居三十年,累薦不起。工書畫,能詩。有《方洲雜言》、《奉使錄》、《方洲集》。 ► 1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