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館中述懷

· 張吉
羣峯卓銛錐,羅列太虛表。 飛鳶颺清晝,錯認搶榆鳥。 我投公宇中,新旭半扉曉。 蒼煙淡數抹,漸放林廬小。 脫葉競颼飀,漁舟紛縹緲。 差池幽討心,迥與川雲杳。 瘡痍奈滿目,敢獨念輕矯。 薄暮猶虎聲,不風波沸沼。 何當布羅網,此物驅除了。 括我風月囊,歸與春事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卓銛 (zhuó xiān):鋒利的樣子。
  • 羅列 (luó liè):排列。
  • 太虛 (tài xū):天空。
  • 飛鳶 (fēi yuān):飛翔的老鷹。
  • (yáng):飛揚。
  • 錯認 (cuò rèn):誤認爲。
  • 搶榆 (qiǎng yú):指鳥兒低飛掠過榆樹。
  • 公宇 (gōng yǔ):官署。
  • 新旭 (xīn xù):初升的太陽。
  • (fēi):門。
  • 蒼煙 (cāng yān):淡淡的煙霧。
  • 颼飀 (sōu liú):風聲。
  • 漁舟 (yú zhōu):漁船。
  • 紛縹緲 (fēn piāo miǎo):形容漁船在遠處隱約可見。
  • 差池 (chā chí):差錯,這裏指錯過。
  • 幽討 (yōu tǎo):深入探尋。
  • (jiǒng):遠。
  • 川雲 (chuān yún):河流上的雲霧。
  • 瘡痍 (chuāng yí):創傷,比喻社會的苦難。
  • 輕矯 (qīng jiǎo):輕快的飛翔。
  • 薄暮 (bó mù):傍晚。
  • 虎聲 (hǔ shēng):虎的吼聲。
  • 風波 (fēng bō):風浪。
  • 沸沼 (fèi zhǎo):沸騰的池塘,比喻動盪不安。
  • 羅網 (luó wǎng):捕鳥的網。
  • 風月囊 (fēng yuè náng):比喻收藏美好景色的地方。
  • 春事杪 (chūn shì miǎo):春天的末尾。

翻譯

羣峯如鋒利的錐子般聳立,在天空中排列。飛翔的老鷹在明亮的白晝中飛揚,有時會誤認爲是低飛掠過榆樹的小鳥。我來到官署中,新升的太陽剛照亮半扇門。淡淡的煙霧輕輕地覆蓋了幾抹,漸漸地林中的小屋變得清晰。脫落的葉子競相被風吹動,漁船在遠處隱約可見。我錯過了深入探尋的機會,遠遠地與河上的雲霧相隔。滿目瘡痍,我怎敢獨自享受輕快的飛翔。傍晚時分,仍有虎的吼聲,沒有風浪的池塘卻沸騰不安。我該如何佈下羅網,驅除這些困擾。我要將這些美好的景色收藏起來,直到春天的末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陽朔館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和對社會現實的憂慮。詩中「羣峯卓銛錐」等句,以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展現了山峯的峻峭和天空的遼闊。後文通過對漁舟、脫葉等自然景象的描寫,以及對「瘡痍滿目」和「薄暮猶虎聲」的感慨,反映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視角。

張吉

明江西餘幹人,字克修,號翼齋,別號古城。成化十七年進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貴州布政使。精研諸經及宋儒著作。嘗曰“不讀五經,遇事便覺窒礙”。有《陸學訂疑》、《古城集》。 ► 4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