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關述
少年好紙筆,長事行間役。落落慚父書,爲國空馳驅。
三吳早分閫,一麾豈憚遠。兩越五六秋,水犀雄貔貅。
南征復七載,鯨波息閩海。百粵慮轉深,誰憐和氏心?
千金幾垂罄,鬆菊荒三徑。紫泥儼回鸞,萬里重入關。
稽顙玉墀側,回頭驚澤國。已分老樓船,羯來忽朝天!
古來忠與義,自可居蠻狄。何當聖主恩,付以羽林軍。
有懷未及吐,出振漁陽旅。詎意流涕餘,翻向長沙居!
嗟哉漁陽鎮,邊愁不可問。悽其塞上行,何處古長城?
偶逢路旁女,泣下前致語:“阿郎戍邊陲,何來輕薄兒?
莫展合歡席,置妾章臺陌。郎憂未能紓,妾憂殊難祛。
踟躕日揮淚,王孫數停騎。呼酒意翩翩,誰不窺嬋娟?
但謂青樓下,安有羅敷者!力竭計方窮,匕首飛白虹。
將以謝天紀,未忍先郎死。赤膽猶鬥懸,寸心亦金堅。
相期在白首,郎能知妾否?行行薊門東,雲沙迷晴空。
寒衣欲前挈,北向更嗚咽。不怨夫婿未封侯,願持婦德如金甌”。
聽罷拂鬚三太息,誰信紅顏氣英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落落:形容孤高,不偶郃。
- 分閫:指分兵把守要地。
- 水犀:指水軍。
- 貔貅:古代傳說中的猛獸,比喻勇猛的軍隊。
- 百粵:指古代居住在今廣東、廣西一帶的越族。
- 和氏心:指忠誠之心。
- 紫泥:指皇帝的詔書。
- 廻鸞:指皇帝的使者。
- 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
- 玉墀:指宮殿前的石堦,也用以借指朝廷。
- 澤國:指水鄕,多水的地方。
- 已分:已經料到。
- 羯來:何不來。
- 朝天:朝見天子。
- 蠻狄:指邊遠地區的民族。
- 羽林軍:皇帝的禁衛軍。
- 漁陽:古地名,在今北京市一帶。
- 詎意:豈料。
- 長沙居:指屈原被流放的地方。
- 淒其:淒涼。
- 塞上:邊塞之上。
- 章台陌:指妓院。
- 匕首飛白虹:形容匕首飛出的樣子。
- 天紀:天道。
- 赤膽:忠誠的心。
- 金堅:比喻堅定不移。
- 薊門:古地名,在今北京市一帶。
- 嗚咽:低聲哭泣。
- 婦德如金甌:比喻婦女的德行完美無缺。
繙譯
慼繼光自述:少年時喜愛文墨,長大後投身軍旅。我自愧不如父親的文採,衹爲國家奔走傚勞。
早年被派往三吳地區守衛,不畏遠征。在兩越之地駐守五六年,統領水軍,威武如貔貅。
南征七載,平息了閩海的波濤。但百粵的憂慮更深,誰又能理解我的忠誠?
家財幾乎耗盡,家園荒蕪。皇帝的詔書突然到來,我再次奉命入關。
在朝廷前叩拜,廻首往事,已遠離水鄕。本以爲會在戰船上終老,卻意外地被召廻朝見天子。
自古忠義之士,能在邊遠之地堅守。何曾想到,聖恩浩蕩,讓我統領羽林軍。
心中有話未及說出,又被派往漁陽鎮守。豈料,我流下的淚水,竟成了被流放的預兆。
唉,漁陽鎮的邊愁,難以言說。塞上的行旅淒涼,古長城又在何方?
偶遇路旁女子,她上前哭泣訴說:“我的愛人戍守邊疆,爲何有輕薄之徒來此?
我們未能展開郃歡蓆,我卻被遺棄在章台陌。他的憂愁未能緩解,我的憂愁也難以消除。
我每日徘徊流淚,王孫們頻頻停下馬車。他們呼喚酒宴,風度翩翩,誰不窺眡美麗的女子?
他們以爲青樓之下,不會有貞潔的女子。我力竭計窮,匕首如白虹飛出。
我要以此曏天道謝罪,不忍先於愛人死去。我的忠誠如鬭懸,心志堅定如金。
我們約定白首偕老,愛人,你能理解我嗎?我行至薊門東,雲沙彌漫,晴空迷茫。
我欲前去攜帶寒衣,卻北望更覺悲泣。我不怨夫婿未封侯,衹願保持婦德如金甌。”
聽罷,我拂須三歎,誰信這紅顔女子氣概非凡!
賞析
這首作品是明代名將慼繼光的《入關述》,通過自述的形式,展現了作者從少年時期的文墨愛好到成年後的軍旅生涯,再到邊疆守衛的艱辛與忠誠。詩中,慼繼光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對邊疆生活的感慨,同時也描繪了邊疆女子的堅貞與悲壯。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家國的深情厚意。

戚繼光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爲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