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題
昔年我到毗陵驛,滂然一雨連三夕。
今我重來又雨聲,可是天公苦留客。
故人供帳當高樓,綠酒百壺如川流。
平生俗□不可□,豈是天留人不留。
天留人留我不駐,歸心巳逐飛鴻去。
蓬底高吟聽雨眠,姑蘇城外鳴啼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毗陵驛:古代地名,今江蘇省常州市。
- 滂然:形容雨勢大。
- 供帳:設宴款待。
- 高樓:指宴會的場所。
- 綠酒:美酒。
- 百壺:形容酒多。
- 川流:比喻酒如河流般不斷。
- 俗□不可□:原文中缺失的字,無法註釋。
- 天留人留我不駐:意指雖然天意和人情都希望我留下,但我決定不留。
- 飛鴻:大雁,常用來比喻遠行的人。
- 蓬底:船艙底部。
- 高吟:大聲吟詠。
- 聽雨眠:聽着雨聲入睡。
- 姑蘇城外:指蘇州城外。
- 鳴啼曙:指清晨鳥兒的啼叫。
翻譯
多年前我到訪毗陵驛,一場大雨滂沱連下了三個夜晚。如今我再次來到這裏,又聽到了雨聲,難道是天公有意苦苦留我?老朋友們在高樓上設宴款待,百壺美酒如河流般源源不斷。我平生雖有種種俗務,但並非天意留人而我卻要離開。天意和人情都希望我留下,但我已決定不留,歸心似箭,如同飛鴻般急切。在船艙底部,我大聲吟詠,聽着雨聲入睡,直到姑蘇城外清晨鳥兒的啼叫將我喚醒。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昔年與今日的雨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慨和對歸途的嚮往。詩中「滂然一雨連三夕」與「今我重來又雨聲」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時間的流轉與人事的變遷。末句「蓬底高吟聽雨眠,姑蘇城外鳴啼曙」則以景結情,將詩人的情感與自然景色融爲一體,展現了詩人對旅途的深情和對未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