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錫:指僧人的法器,即錫杖。
- 羽翰:羽毛,比喻書信或文章。
- 法華:指佛教經典《法華經》。
- 色相:佛教術語,指一切事物的形狀外貌。
- 心蕊:心中的精華或核心。
- 旃檀:一種香木,常用來比喻佛教的香氣或功德。
- 蒼猿:老猿,常用來象徵深山或禪境。
- 白氣尊:可能指佛教中的某種尊貴之氣或象徵。
- 淩風:乘風,形容行動自由無阻。
- 環佩:古人衣帶上所繫的佩玉,此處可能指伴隨的聲響或象徵。
- 虛壇:空曠的壇場,指佛教的修行場所。
翻譯
南來的佛法本無固定的居所,僧人的錫杖在一段時間內傳遞着信息。 於是有了《法華經》展現的種種形態,微妙地觸及內心的精華就足以散發出旃檀的香氣。 千峯在落日的餘暉中,蒼猿已經安定,一條道路橫亙,白色的氣息顯得尊貴。 你允許我乘風獨自往來,月光下,環佩的聲音在空曠的壇場上回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佛教僧人無勝上人帶着檀香佛像歸金陵的情景,通過自然景觀與佛教意象的結合,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的理解和對僧人旅途的祝願。詩中「南來宗意原無住」體現了佛教的流動性與無固定居所的特性,「龍錫經時信羽翰」則形象地描繪了僧人傳遞佛法的過程。後文通過「法華開色相」、「心蕊足旃檀」等句,展現了佛教教義的深邃與美好。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往來的嚮往,以及對僧人旅途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佛教和自然景觀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