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長江浩浩送千古,江流不斷魚龍舞。 蘆花荻花愁暮雲,天風吹我客湓浦。 移舟回首思故人,悽然一登琵琶亭。 琵琶亭上秦天遠,琵琶亭下楚江橫。 嗚呼我祖唐少傅,兜率天中已歸去。 客來倚棹問漁翁,香山居士今何處。 冰魂雪魄挽不回,濤山浪屋空崔嵬。 檣烏驚起水鷗睡,繞船明月夜徘徊。 謫官江左秋風慘,江上黃昏月黯黯。 那堪送客聞琵琶,況對怨女不傷感。 洛陽城外蝦牽陵,下有甲妓何娉婷。 花落色衰婚舶客,獨守孤舟伴月明。 手撫琵琶意嗚唈,挑攏撚抹緩復急。 大絃哀哀小絃悲,孤舟嫠婦豈不泣。 霓裳才歇六幺鳴,四弦盡作裂帛聲。 碧落黃泉兩悽苦,幽愁暗恨不堪聽。 凜如猿咽梧桐晚,款若鶯啼春晝暖。 鵾弦轉處如胡笳,宮調彈時若羌管。 江州司馬一斷腸,燈前老淚如雨滂。 老婦低眉嬌滴滴,琵琶掩面羅衣香。 初彈如珠後如縷,一聲兩聲落花雨。 訴盡平生雲雨心,盡是春花秋月語。 羅衣搵淚向人啼,妾是秦樓浪子妻。 流落煙塵歸未得,青樓昔在洛陽西。 今嫁商人豈妾意,一曲蕭騷夜無寐。 秋風吹破居士心,琵琶聲聲墮珠淚。 居士左遷鬱小邦,鼎鼐志願猶未降。 聞其曲聲見其語,萬斛愁腸如秋江。 江花江草廬山下,春江花朝秋月夜。 江風颼颼江水寒,不見長安十年話。 當時風月亦有情,爲伊翻作琵琶行。 居士悲樂似此婦,此婦激發居士情。 居士還朝此婦死,琵琶古聲今已矣。 邦人江上建此亭,古往今來亭下水。 柿葉翻紅楓葉黃,荒煙壓蓬月墮檣。 星霜磨老香山句,香山骨冷今如霜。 亭空江闊情何極,一思古人一嘆息。 兩岸黃蘆今畫樓,山水窟中安樂國。 江國淒涼人自愁,香山一去三百秋。 長江不管愁人恨,淚與江波還共流。 九江風月嗟無主,孤月依然幾今古。 江頭愁絕到三更,琵琶不作亦悽苦。 我來適是九世孫,思賢懷古獨銷魂。 悲風如舞琵琶調,哀鳥如歌琵琶弦。 古人去去不復返,孤亭寂寂寒江遠。 琵琶無聲萬艇橫,留得廬山遮醉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浩浩:形容長江水勢浩大。
  • 魚龍舞:水中魚龍翻騰,形容江水熱鬧的景象。
  • 湓浦:地名,(pén pǔ )在今江西九江。
  • 唐少傅:指唐代的少傅官職,這裏指白居易,他曾官至太子少傅。
  • 兜率天:(dōu shuài tiān )佛教用語,是欲界的第四天。
  • 冰魂雪魄:比喻人純潔清白的品格,這裏指白居易逝去無法挽回。
  • 檣烏:(qiáng wū )指桅杆頂上的烏形風向儀,也用以指船。
  • 謫官:(zhé guān )官員被貶官。
  • 江左: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
  • 黯黯:(àn àn )昏暗的樣子。
  • 鳴唈:(wū yì )形容哭聲悲哀。
  • 挑攏撚抹:(tiǎo lǒng niǎn mǒ )彈琵琶的指法。
  • 大絃、小絃:(dà xián 、xiǎo xián )琵琶上不同粗細的弦 。
  • 嫠婦:(lí fù )寡婦。
  • 霓裳、六幺:(nícháng 、liù yāo )都是樂曲名。
  • 裂帛聲:形容琵琶聲音如同撕裂絲綢般清脆尖銳。
  • 碧落黃泉:(bì luò huáng quán )碧落指天空,黃泉指地下,形容極度的境地。
  • 鵾弦:(kūn xián )用鵾雞筋做的琵琶弦,泛指琴絃。
  • 胡笳:(hú jiā )古代北方民族的管樂器。
  • 宮調:(gōng diào )音樂術語,我國古代音樂中,以宮、商、角等七聲中任何一聲爲主,均可構成一種調式,凡以宮聲爲主的調式稱爲「宮」 ,以其他各聲爲主的稱「調」,合稱「宮調」 。
  • 江州司馬:指白居易,他被貶爲江州司馬。
  • 搵淚:(wèn lèi )擦拭眼淚。
  • 秦樓:原指秦穆公爲其女弄玉所建之樓,後生成爲歌妓居住處的代稱。
  • 煙濤:指波濤渺茫,像煙霧籠罩。
  • 蕭騷:(xiāo sāo )形容風吹樹木等的聲音,這裏形容琵琶聲讓人感到淒涼。
  • 左遷:(zuǒ qiān )降低官職,即「降官」,猶言下遷。漢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爲左遷。
  • :這裏指抑鬱不得志。
  • 鼎鼐:(dǐng nài )古代烹飪器,比喻宰相之職,這裏指白居易輔佐朝廷的志願。
  • 星霜:指歲月。
  • 骨冷:形容人逝去已久。
  • 江國:指江邊地區。
  • 九世孫:指自己是白居易傳了九代的子孫。
  • 銷魂:形容因過度刺激而神思茫然,彷彿魂將離體。多用以形容極度的悲愁。

翻譯

長江浩浩蕩蕩,一路送走千古時光,江水奔騰不息,水中魚龍彷彿在盡情舞蹈。傍晚,蘆花荻花在暮雲下好似含愁,天風勁吹,把我這個行客送到了湓浦。我移舟上岸,回首思念故人,心情悽然地登上了琵琶亭。琵琶亭上,天空遼遠通向秦地,琵琶亭下,楚江橫臥眼前。唉,我的祖先唐代的少傅白居易,早已去往兜率天。有客來靠着船槳向漁翁詢問,香山居士如今在哪裏呢。他那純潔如冰雪的魂魄再也挽不回來,眼前濤山浪屋雖高聳崔嵬卻空無依傍。桅杆上的風向儀驚起了熟睡的水鷗,明月在夜空中繞着船徘徊。

官員被貶到江左,秋風顯得格外悽慘,江上黃昏時月色昏暗無光。哪裏能承受得住送客時聽到琵琶聲,更何況面對哀怨的女子怎能不傷感。洛陽城外有蝦牽陵,陵下曾經有美麗嬌豔的歌妓。後來她花落色衰嫁給了商船的客人,如今獨自守着孤舟與明月相伴。她手撫琵琶,心裏悲傷哭泣,彈起琵琶指法緩急相間。大弦彈奏出哀傷的聲音,小弦也滿是悲意,孤舟中的寡婦怎能不落淚。霓裳曲剛停歇六幺曲又響起,四根弦撥出最後如裂帛般的聲音。那聲音無論天上地下都透着悽苦,其中的幽愁暗恨讓人不忍聽。有時聲音凜冽像猿猴在夜晚的梧桐樹上悲啼,有時和緩如春日暖晝裏黃鶯歡啼。鵾弦轉動處如同胡笳的聲音,彈奏宮調時又好像羌管嗚嗚。江州司馬白居易聽後肝腸寸斷,在燈前老淚如雨流淌。老婦人眉眼低垂,嬌柔動人,用琵琶掩面,羅衣散發着香氣。起初琵琶聲如珍珠般圓潤,之後又細如絲線,一聲兩聲彷彿是落花如雨。她傾訴盡平生的情思,話語裏都是關於春花秋月的故事。她用羅衣擦拭淚水向人啼哭,說我本是秦樓浪子的妻子。如今流落江湖回不去,昔日青樓在洛陽城西。現在嫁給商人哪是我的意願,一曲琵琶讓這夜晚滿是淒涼而難以入眠。秋風似乎吹破了白居易憂愁的心,琵琶聲聲催落他的珠淚。白居易被貶到這小地方,他那輔佐朝廷的志願卻沒有消減。聽到琵琶曲又聽到她的話語,愁腸就像秋日的江水般無窮無盡。

江花江草生長在廬山腳下,春天江花爛漫,秋天江月皎潔。江風嗖嗖,江水寒冷,多年不見長安消息。當時的風月似乎也有了情感,因爲這女子而創作了琵琶行。白居易的悲歡與這女子相似,這女子的經歷激發了他的情感。後來白居易回到朝廷,這女子卻死了,琵琶的舊日聲音如今也已消逝。當地人在江上修建了這座琵琶亭,古往今來亭下江水一直流淌。柿葉變紅楓葉變黃,荒煙籠罩着船篷,明月落到船檣上。歲月磨滅了香山居士的詩句,香山居士的屍骨早已冰冷如今如霜。亭子空落江天廣闊,情思無盡,每思念古人就忍不住一聲嘆息。兩岸過去的黃蘆之地如今變成了畫樓,這裏彷彿是山水間的安樂國。然而江鄉依舊淒涼,人們獨自發愁,香山居士離開已經三百年。長江不管愁人的怨恨,愁人的淚水和江水一起流淌。九江的風月好像沒有了主人,孤獨的月亮依舊見證了古今。在江頭愁悶到深夜三更,即便沒有琵琶聲也滿是悽苦。我來到這裏恰好是白氏的九世孫,思賢懷古獨自沉浸在悲傷之中。悲涼的風彷彿是舞動的琵琶曲調,哀傷的鳥叫聲就像琵琶的絃音。古人一去不復返了,孤獨的亭子安靜地立在寒江遠處。琵琶聲消失了,萬艘船隻橫在江上,只有廬山依舊矗立像是遮擋醉眼的屏障。

賞析

這首詩以長江水貫穿全篇,借登琵琶亭所見所聞,緬懷唐代詩人白居易及其創作的《琵琶行》。開篇以長江的雄渾壯闊引入,營造出一種悠遠的歷史氛圍。詩人詳細地描述了登上琵琶亭時的思緒,通過環境描寫烘托出內心的惆悵。在描述琵琶女彈奏琵琶的段落,運用大量生動形象的語句,如「大絃哀哀小絃悲」「霓裳才歇六幺鳴,四弦盡作裂帛聲」等,細膩地展現了琵琶聲的豐富變化和其中蘊含的情感,讓讀者彷彿能身臨其境聽到那動人又哀傷的曲調。

詩中融入了白居易的人生經歷以及琵琶女的故事,深刻地表達了對他們命運的感慨。詩裏對比了往昔和當下的景象,舊日繁華與如今的淒涼形成鮮明反差,更增添了歷史的滄桑感。同時詩人作爲白居易的九世孫,對祖先的懷念之情在詩中隨處可見,思賢懷古的情懷讓全詩充滿了深厚的情感底蘊 。全詩將自然景觀、歷史典故、人物情感緊密融合,語言優美、意境悲涼,是一首對歷史與人生進行深刻思考的作品。

白玉蟾

白玉蟾

宋閩清人,家瓊州,字白叟,又字如晦,號海瓊子,又號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繼爲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覽衆籍,善篆隸草書,工畫竹石。寧宗嘉定中詔徵赴闕,對稱旨,命館太乙宮。傳其常往來名山,神異莫測。詔封紫清道人。有《海瓊集》、《道德寶章》、《羅浮山志》。 ► 1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