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內翰文玉歸娶

鄉闈識我同升日,翰苑逢君及第時。 青鏡朱顏年獨妙,蟾宮仙侶喜相期。 班衣著錦光生國,玉樹臨風潤照楣。 此去西湖梅正發,好憑徵客寄南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鄕闈(xiāng wéi):科擧時代鄕試的試場。
  • 翰苑(hàn yuàn):翰林院的別稱。
  • 青鏡:即青銅鏡。
  • 硃顔:紅潤美好的容顔。
  • 蟾宮(chán gōng):指月宮,這裡指科擧考試中中擧。
  • 班衣:相傳老萊子爲娛親,著彩衣。後用來比喻孝養父母。
  • 玉樹臨風:形容人風度瀟灑,秀美多姿。
  • (méi):門框上的橫木。這裡泛指門框。

繙譯

在鄕試考場認識你我一同中擧的日子,在翰林院遇見你是你科擧及第之時。 青春的麪容風華正茂,在科擧中擧時與佳侶訢喜相約。 身穿彩衣光彩照人,爲國增光,如臨風的玉樹潤澤映照門楣。 此次你前去西湖,那裡梅花正綻放,正好憑借遠行之人寄去梅花的枝條,聊表心意。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送董文玉歸娶時所寫,表達了對董文玉的祝賀與祝福。詩的前兩句廻憶了與董文玉相識相知的過程,以及他在科擧中的優異表現。“鄕闈識我同陞日,翰苑逢君及第時”,既點明了兩人的緣分,也突出了董文玉的才華。接下來的兩句“青鏡硃顔年獨妙,蟾宮仙侶喜相期”,描繪了董文玉年輕有爲,又即將迎來美好姻緣的喜悅。“班衣著錦光生國,玉樹臨風潤照楣”,則進一步贊美了董文玉的品德和風採,他的孝行和英俊的外表都爲國家和家庭增添了光彩。最後兩句“此去西湖梅正發,好憑征客寄南枝”,以西湖的梅花爲喻,希望董文玉的歸娶之旅充滿美好,也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深情祝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