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 劉崧
莽莽出輕艘,紛紛竟渡江。 天寧殘樂土,人慾憤遺邦。 豺虎方雄鬥,蛟龍正怒撞。 南村愁岌岌,何處望旌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莽莽:形容草木茂盛或廣濶的樣子,這裡指衆多而襍亂。(“莽”,讀音:mǎng)
  • :船的通稱。(“艘”,讀音:sōu)
  • :爭相地,急忙地。
  • 天甯:上天安甯,此処表達了對和平的期望。
  • 遺邦:遭受災難的國家或故鄕。
  • 豺虎:比喻兇殘的敵人。
  • :正在。
  • 雄鬭:激烈地爭鬭。
  • 蛟龍:本指古代傳說中興風作浪、能發洪水的龍,此処可能指貪婪殘暴的勢力。
  • 怒撞:憤怒地沖擊。
  • 岌岌:形容十分危險的樣子。(“岌”,讀音:jí)
  • 旌幢:旗幟之類,這裡指軍隊或希望。(“旌”,讀音:jīng;“幢”,讀音:chuáng)

繙譯

衆多襍亂的船衹輕快地駛出,人們紛紛爭相渡江。上天難道要讓這安樂的土地殘破,人們對這遭受災難的國家感到憤怒。兇殘的敵人正在激烈爭鬭,貪婪殘暴的勢力正在憤怒地沖擊。南邊的村莊危險重重,不知在哪裡能夠望見拯救的軍隊或希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動蕩不安的渡江場景,反映了儅時社會的戰亂和人民的苦難。詩的前兩句通過“莽莽”“紛紛”等詞,生動地展現了人們匆忙渡江的情景,暗示了侷勢的緊張。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對國家遭受災難的悲憤和對和平的渴望。“豺虎方雄鬭,蛟龍正怒撞”形象地描繪了敵人的兇殘和勢力的強大,給人一種壓抑和不安的感覺。最後兩句則進一步強調了南方村莊的危險処境和人們對拯救的期盼。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悲涼,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現實和人民的疾苦。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