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道夫三首

華旂戒昧旦,之子北赴闕。 叢林無繁條,天氣正十月。 中逵判綢繆,豈不念鶼蟨。 贈子金琅玕,吶吶心結愲。 京國多緇塵,終風永夕發。 修阪無逸軌,知者備失蟨。 故家亦有歡,浮榮亦有歇。 志士無閒居,國憂固臲卼。 將子東門行,微言不堪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華旂:古代的一種旗幟,這裏指早晨的陽光。
  2. :這裏指提醒,預示。
  3. 昧旦:黎明前的黑暗時刻。
  4. 之子:這個人,指詩中的主人公。
  5. 北赴闕:向北前往朝廷。
  6. 叢林無繁條:叢林中沒有茂密的枝條,形容天氣寒冷,樹木凋零。
  7. 中逵:中途。
  8. 綢繆:緊密纏繞,比喻情感深厚。
  9. 鶼蟨:古代傳說中的鳥,比喻親密無間的朋友。
  10. 金琅玕:金色的美玉,比喻珍貴的禮物。
  11. 吶吶:形容言語不暢,心情沉重。
  12. 結愲:心情鬱結。
  13. 緇塵:黑色的塵土,比喻世俗的污染。
  14. 修阪:長坡,比喻人生的道路。
  15. 逸軌:偏離正道。
  16. 臲卼:不安,憂慮。
  17. 東門行:指出行,離開。

翻譯

清晨的陽光預示着黎明,這個人正要向北前往朝廷。叢林中沒有茂密的枝條,正是寒冷的十月天氣。中途我們緊緊相依,難道不懷念那親密無間的朋友嗎?我贈你金色的美玉,心中卻沉重得言語不暢。京城多被世俗污染,整夜的風不斷吹起。長坡上沒有偏離正道的軌跡,智者卻常常失去方向。雖然家中也有歡樂,但浮華的榮耀終會消逝。有志之士不會閒居,國家的憂慮讓人不安。當你向東門出行,有些話我無法說出口。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鄭善夫贈給朋友的詩,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情厚意以及對國家未來的憂慮。詩中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象和寒冷的天氣,營造出一種沉重和離別的氛圍。詩人用「金琅玕」比喻珍貴的禮物,表達了對朋友的深厚情感。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世俗的厭倦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展現了詩人的高尚情操和深沉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贈別詩。

鄭善夫

明福建閩縣人,字繼之,號少谷。弘治十八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榷稅滸墅。憤嬖倖用事,棄官歸。正德中,起禮部主事,進員外郎。諫南巡,受廷杖,力請歸。嘉靖初,以薦起爲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畫善詩。有《鄭少谷集》、《經世要談》。 ► 10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