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 聞露

獨夜始知涼月色,竹影移廊,未覺成蕭瑟。微漾湖光熒暗壁,疏燈影裏芙蓉白。 偷換流年情思積,草際煙浮,已了寒蟲織。欹枕不眠聞露滴,心心只替秋香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瑟:形容風吹樹葉的聲音,一般作爲形容詞使用,形容環境冷清、淒涼。
  • :(yíng)微弱的光亮。
  • 欹枕:(qī zhěn)斜靠著枕頭。

繙譯

獨自在夜晚才知曉清涼月色,竹影在長廊上移動,還沒覺得有蕭瑟之感。微微蕩漾的湖光閃亮在幽暗的牆壁上,稀疏的燈光影子裡芙蓉花潔白。 媮媮變換的流年使情思堆積,草邊菸霧飄起,已經結束了寒蟲的織網。斜靠著枕頭無法入眠聽到露水的滴落聲,內心衹是替鞦香被沾溼而憐惜。

賞析

這首詞營造出一種清幽、寂靜且略帶愁緒的氛圍。開頭通過“獨夜”“涼月色”“竹影移廊”等描繪,呈現出夜晚的靜謐與清冷;“微漾湖光熒暗壁,疏燈影裡芙蓉白”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朦朧之美。下闕寫流年轉換,情思堆積,“草際菸浮”增添了一種朦朧之意,“欹枕不眠聞露滴”生動地刻畫出主人公難以入眠的狀態,最後“心心衹替鞦香溼”則細膩地表達出一種對鞦意、對某種情感的敏感與關注。整首詞意境淒美,情感細膩含蓄,讓人感受到一種獨特的鞦夜愁情和內心的婉約思緒。

陳曾壽

陳曾壽

晚清官員、詩人。字仁先,號耐寂、復志、焦庵,家藏元代吳鎮所畫《蒼虯圖》,因以名閣,自稱蒼虯居士,湖北蘄水縣(今浠水縣)巴河陳家大嶺人,狀元陳沆曾孫。光緒二十九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廣東監察御史,入民國,築室杭州小南湖,以遺老自居,後曾參與張勳復辟、僞滿組織等。書學蘇東坡,畫學宋元人。其詩工寫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詩的後起名家,與陳三立、陳衍齊名,時稱海內三陳。 ► 1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