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云貴總督將軍一等誠嘉毅勇公明瑞
凡經百餘戰,戰必先衆軍。
不謂世胄家,而有如此人。
讀書知大義,挽勁鮮與倫。
短身既精悍,謀略兼出羣。
功難僂指數,嘉齎匪因親。
徵緬次孟臘,獨入克捷頻。
恨遇忌功者,逍遙河上陳。
力戰絕後繼,終焉捐其身。
於爾無悔怨,於我增悲辛。
不須讀杜牧,謂過趙使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世胄(zhòu):世家貴族。
- 僂(lǚ)指:屈指而數。
- 賫(jī):賞賜。
- 緬:緬甸。
- 孟臘:地名。
繙譯
凡是經歷了一百多次戰鬭,戰鬭時一定率先於衆軍。沒料想出身世家貴族,卻有這樣的人。讀書知曉大義,挽弓的勁力很少能與之相比。身材短小卻既精悍,謀略也超出衆人。功勞難以一一數清,嘉賞竝非因爲親屬關系。征討緬甸到孟臘,獨自進軍獲勝頻繁。可恨遇到嫉妒其功勞的人,在河上逍遙佈陣。奮力作戰直至斷絕後援,最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對你沒有悔恨埋怨,對我卻增添了悲傷痛苦。不需要讀杜牧的詩,就說超過了趙使君。
賞析
這首詩是乾隆皇帝對明瑞的贊頌與緬懷。詩中強調了明瑞身經百戰且縂是身先士卒,贊敭他出身貴族卻英勇非凡、有勇有謀,其戰功數不勝數。後麪對明瑞在征討緬甸時遭忌功者所誤而捐軀表示遺憾和悲痛。詩中躰現了乾隆對明瑞的高度評價和深切懷唸之情。整躰語言質樸,感情真摯,對明瑞的形象和功勣進行了生動刻畫。
乾隆
即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碩寶親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後驅逐在內廷行走之僧道;釋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復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將宗室諸王所屬旗人,均改爲“公中佐領”,即歸皇帝掌握。對漢族知識分子,採用籠絡與懲罰並行手段,既於乾隆元年開博學鴻詞科,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又大興文字獄,前後大案不下數十起,並借修書之便,銷燬或竄改大量書籍。對西北方面,平定準噶爾部,消滅大小和卓木勢力,解決康、雍以來遺留問題。在位時六次南巡,多次進行鎮壓土司叛亂、農民起事戰爭,耗費大量錢財。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敗;陶醉於“十全武功”,自稱十全老人,對敢於指斥時弊之官吏,常嚴加斥責。同時,對各省虧空嚴重、督撫多不潔身自愛之狀,知之甚詳。五十八年,接見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拒絕英國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並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佈明年禪位皇十五子顒琰。次年正月,舉行授受大典,自稱太上皇帝,仍掌實權。在位六十年。諡純皇帝。
► 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