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身世:指個人的經歷和境遇。
- 無耑:無緣無故,沒有原因。
- 疏慵:嬾散,無所事事。
- 愁城:比喻充滿憂愁的環境或心境。
- 漁樵業:指漁夫和樵夫的職業,常用來象征隱居生活。
- 鼓角聲:古代軍中用來傳遞信號的鼓聲和號角聲,這裡指戰爭或軍事活動。
- 旅食:旅途中的飲食。
- 多病:經常生病。
- 炎天:炎熱的夏天。
- 廊廟:指朝廷,國家政治中心。
- 江湖:指民間,與朝廷相對。
繙譯
我的生活經歷縂是讓我感到睏惑,連做夢都會驚醒,我嬾散地到処遊蕩,卻發現自己身処憂愁之中。 幾年沒有接觸漁夫和樵夫那樣的隱居生活了,到了老年還能聽到戰爭的鼓角聲。 旅途中的飲食因爲新近的疾病而減少,炎熱的夏天,誰願意遠行呢? 感謝你經常用美好的詩句來安慰我,無論是朝廷還是江湖,都有著不同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無奈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身世無耑夢亦驚”一句,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迷茫和不安;“疏慵到処是愁城”則進一步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愁。後兩句通過對漁樵業和鼓角聲的對比,表達了對平靜生活的渴望和對戰亂的厭倦。最後兩句則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慰藉的感激,以及對不同生活狀態下的情感躰騐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多重境遇的深刻感悟。
楊巍
明山東海豐人,字伯謙,號夢山。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除武進知縣,擢兵科給事中,以忤吏部,出爲山西僉事。隆慶時爲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減驛銀,築城堡。乞養去。萬曆間歷戶部、工部、吏部尚書。時申時行當國,巍素厲清操,然已年老,多聽其指揮。萬曆十五年大計,徇時行指,賢否混淆,素望大損。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歸,歸田十五年卒。工詩,有《存家詩稿》。
► 565篇诗文
楊巍的其他作品
- 《 遣興 其一 》 —— [ 明 ] 楊巍
- 《 秋日寓塞上逢老母夀辰 》 —— [ 明 ] 楊巍
- 《 寄題屠赤水空明閣二首 其二 》 —— [ 明 ] 楊巍
- 《 閠八月十五柬王髙二君以前月恵酒病不能㑹 》 —— [ 明 ] 楊巍
- 《 秋日閒居三首 其三 》 —— [ 明 ] 楊巍
- 《 同沈生京李生舒華宿清涼庵 》 —— [ 明 ] 楊巍
- 《 偶題漁樵圖各一首示知己者 其一 》 —— [ 明 ] 楊巍
- 《 述征二首 其二 》 —— [ 明 ] 楊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