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張氏女弟

十年江海別常輕,豈料今隨寡嫂行。 心折向誰論宿昔,魂來空復夢平生。 音容想像猶如昨,歲月蕭條忽已更。 知汝此悲還似我,欲爲西望涕先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十年江海:指長期在各地遊歷爲官等。十年表示時間長久,江海寓意在不同的地方輾轉**(zhǎn zhuǎn)** 。
  2. 別常輕:以前分別的時候常常覺得沒有那麼沉重難過。
  3. 心折:形容傷心之極**(zhé)** ,在這裏指內心悲痛。
  4. 宿昔:往日,過去。
  5. 空復:白白地又。
  6. 歲月蕭條:指時光流逝,處境或心境顯得孤寂落寞**(tiáo)** 。
  7. :更替,變化 (gēng)
  8. 涕先橫:眼淚先流出來了。涕,眼淚 (tì );橫,縱橫流淌 (héng )

翻譯

過去十年間,在各地漂泊,與你分別時還未覺太過悲傷,沒想到如今我卻要跟隨寡嫂前行。內心悲痛的我能向誰訴說往日的種種?你夢裏的魂魄空空前來,我們也只能在夢中重溫曾經的歲月。你的音容笑貌,我想象起來仍像昨天一樣清晰,可是時光已悄然而逝,各種景象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知道你此刻的悲傷與我一樣,當我想要向西眺望你的所在時,淚水已忍不住縱橫而下。

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張氏女弟。情感真摯且深沉濃烈,充滿了對逝去日子及親人的追思與哀怨。首句回憶往昔歲月,將過去對離別的不以爲意,與如今的繁複心境形成對比,舊日輕鬆反襯出如今的哀傷,奠定全詩基調。中間兩聯白描勾勒,詩人藉助「心折」直抒胸臆,點明在時光的流轉下,內心的傷感與無奈已然無人可說,只能寄情於夢中的虛幻重逢,引發讀者的強烈共鳴。尾聯以己度人,推測對方心境必然相同,遂以委婉深沉的抒情結尾,勾勒出一幅悲切畫面,真摯地表達出與張氏女弟之間一脈相承的哀傷與無限思念,令人感懷動容。整首詩通過對往昔、今朝與未來的情感描繪,細膩描繪出作者複雜的心理世界, 語言平實質樸卻承載無盡情意,這正是王安石詩歌的獨特魅力所在。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