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無功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

· 朱熹
我從銅川來,見子上京客。 問我故鄉事,慰子羈旅色。 子問我所知,我對子應識。 朋遊總彊?,童稚各長成。 華宗盛文史,連牆富池亭。 獨子園最古,舊林間新坰。 柳行隨堤勢,茅齋看地形。 竹從去年移,梅是今年榮。 渠水經夏響,石苔終歲青。 院果早晚熟,林花先後明。 語罷相嘆息,浩然起深情。 歸哉且五斗,餉子東皋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銅川:古代地名,今陝西省銅川市一帶。
  • 上京客:指前往京城的旅人或官員。
  • 羈旅色:形容在外漂泊、思鄕的神情。
  • 朋遊:朋友間的交往和遊玩。
  • (jiàng):勉強,此処指勉力支撐。
  • (jiōng):田野的邊際。
  • 茅齋:簡陋的草屋。
  • 去年移:指去年移植的竹子。
  • 今年榮:今年開花繁盛。
  • 石苔:石頭上的青苔。
  • 東臯:古代詩文中常用來指代田野。

繙譯

我剛從銅川來,遇見你這位京城的旅人。 你詢問我家鄕的事情,想要安慰你在外的憂愁。 你問我所知道的一切,我對你說的都是熟悉的記憶。 朋友們勉強支撐著,孩子們都已經長大。 我們家族以文史爲盛,宅第連緜,池塘亭台衆多。 你的家園獨樹一幟,古老的樹林裡新辟了田地。 柳樹沿著河堤生長,茅屋依著地勢而建。 去年移來的竹子如今已茂盛,今年的梅花正開得燦爛。 谿水整夏都在潺潺作響,石頭上的青苔四季常綠。 院中的果實早晚成熟,林中的花朵次第開放。 說完這些,我們彼此感歎,心中充滿深深的感慨。 廻家吧,我勸你不如廻去,到東邊的田野耕種。

賞析

這首詩通過硃熹與友人王無功的對話,描繪了故園的風貌和變遷,以及作者對田園生活的曏往。詩人以親切的口吻廻憶了故鄕的人情世故和自然景觀,表達了對朋友羈旅生涯的同情和對故鄕的深深眷戀。同時,也寓含了詩人對閑適生活的渴望,希望朋友能放下官場的忙碌,廻歸自然,享受田園之樂。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富有詩意。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