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令其三

白菊好開遲。冷蝶空迷。沾風惹露也隨時。何事深藏偏在後,天性難移。 陶令最憐伊。同病相醫。寒枝瘦葉更栽培。直待羣芳零落後,獨殿東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好(hǎo)開遲:很適宜開得晚。好,適宜。遲,晚。
  • 冷蝶:秋冬寒冷時節的蝴蝶 。
  • 空迷:白白地迷惑,意思是難以找到白菊蹤跡。
  • 沾風惹露:沾染風寒、承受雨露,指白菊生長環境與過程 。
  • 隨時:順着時令、時節。
  • 天性: 本性。
  • 陶令:指陶淵明,曾任彭澤令,愛菊成癖。
  • :喜愛。
  • :第三人稱代詞,這裏指白菊。
  • 同病相醫:有着相同的境遇所以憐惜扶持。這裏指陶淵明喜愛白菊,如同同病相憐並施以呵護。
  • 寒枝瘦葉:形容白菊的枝幹和葉子在寒冷中生長,顯得消瘦。
  • 獨殿(diàn):獨自最後在。殿,最後 。
  • 東籬:代指菊圃。出自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 。

翻譯

白菊適宜開在較晚的時節。秋冬的寒蝶尋不見它的蹤跡而徒生迷茫。白菊順應時節,在風中、露水裏生長。爲什麼它總是深藏在後面纔開放?原來本性使然難以更改。 陶淵明最愛憐白菊。宛如同病相憐那般呵護它。對於白菊那些在寒風中顯得消瘦的枝葉,更是用心栽培。一直等到衆多花卉凋零之後,白菊獨在菊圃綻放。

賞析

這首詞以白菊自詠,託物言志。上闋主要描寫白菊習性,說白菊喜歡開在晚些時候,冷落時節寒蝶難尋它的身影,它隨自然生長、深藏開遲只因本性。下闋巧妙引入東籬採菊的陶淵明作爲襯托,凸顯白菊孤高品性,也強調了高潔之士與白菊惺惺相惜、互相欣賞扶持。詞人以菊喻人,借白菊的個性表達高潔、獨立、不隨流俗的人生志趣與高尚品格,通過對白菊獨到刻畫使全詞意境清冷優美又寄意深遠,含蓄展現了自我追求與精神境界 。

朱敦儒

朱敦儒

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祕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並稱爲“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