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二首

· 朱熹
夏景已逾半,林陰方澹然。 鳴蟬咽餘響,池荷競華鮮。 抱痾守窮廬,釋志趣幽禪。 即此窮日夕,寧爲外務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夏景:夏天的景色。
  • 逾半:已經過了一半。
  • 林陰:樹林中的陰涼處。
  • 澹然:寧靜、淡泊的樣子。
  • 鳴蟬:夏天常見的昆蟲,蟬的一種。
  • 咽餘響:發出斷續的聲音,餘音未盡。
  • 池荷:池塘裏的荷花。
  • 競華鮮:爭相綻放出鮮豔的花朵。
  • 抱痾:患病,抱病。
  • 窮廬:簡陋的房屋,這裏指自己的居所。
  • 釋志:放下心志,超脫世俗。
  • 幽禪:深沉的禪意,佛教修行中的靜思。
  • 窮日夕:漫長的白天和夜晚。
  • :寧願。
  • 外務:外界的事務,俗事。

翻譯

夏天的景色已經過了大半,林間的陰涼之地顯得格外寧靜。蟬兒發出斷斷續續的叫聲,池塘裏的荷花正競相綻放出鮮豔的色彩。儘管身患疾病,我還是堅守在這簡陋的屋子裏,放下俗世的憂慮,沉浸於深遠的禪意之中。即使度過這漫長的一天一夜,我也不願被外面的瑣事牽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的靜美景象,通過蟬鳴、荷香和林陰,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內心的平靜。詩人雖然身懷疾病,卻能超脫塵世,選擇在幽靜的環境中尋求精神的寄託,體現了其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同時,他堅守內心,不願被外界瑣事打擾,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對心靈淨化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充滿了禪意的韻味。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