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東坡石鼓原韻
玄黃開闢當子醜,鳥跡龜書肇倉叟。
周宣大作籀史文,字形變幻蛟螭走。
車攻馬同古什存,高歌膾炙尚人口。
伊誰考證獨評章,吏部在前長公後。
憶昔中興大會同,俯視齊州煙點九。
不惟采芑有遺編,鱮魴一一貫楊柳。
雕鐫篆刻紀功勳,淋漓大筆光牛鬥。
物聚所好似非常,何異千金懸於肘。
胡爲沿久廢荒郊,無人賞識埋蒿莠。
嶔奇磊落挾風霜,日與麋鹿爲羣友。
閱歷秦漢迄隋唐,莫辨魚魯與楚㪍。
坡老著意搜新奇,一波一撇認蝌蚪。
嗟爾剝蝕費推尋,問字天不遺耆耇。
欲從宵雅時咿唔,雌黃聚訟聲相嗾。
此物誰爲伯仲間,夏鼎殷盤周癸卣。
移來太學爭摩挲,依稀鰲鼓奏矇瞍。
硬黃響拓遍人間,幾等禹碑立岣嶁。
始知古蹟難銷沉,護持神力何其厚!
遠溯吉甫共和年,歲月遙深誰識某。
縱橫遺器信輝煌,六經紀載此中有。
成康以後得嗣音,合併南山頌臺杻。
咄哉下士苦詰曲,載酒亭前誇芻狗。
不見鳳翔富蒐羅,曠懷直與古人偶。
八觀鉅制悼時俗,青天在上一搔首。
爲憐石鼓髮長言,小儒見之莫擊掊。
斯文直欲凌古今,牙慧不甘他拾取。
惟我熙朝釐定真,稽古字字刮瑕垢。
圜橋重立排甲乙,先代法物同遵守。
承平一片雅頌聲,碑碣題名垂不朽。
靈臺偃伯敷文教,鞏固山河金石壽。
拼音
鄭用錫
鄭用錫,漳泉械鬥紛起,撰〈勸和論〉開導村民,又挺身勸解,獲保全者不少,逝後於同治十一年(1872)獲祀鄉賢祠中。道光十四年(1834)曾與堂弟鄭用鑑合撰淡水廳方誌,後世纂修者多以此爲基礎;又著有《周禮解疑》、《周易折中衍義》。咸豐元年(1851)開始修築「北郭園」,此庭園遂成爲北臺重要的文學據點。鄭氏工詩文,詩歌內容小至雜物微詠、個人心緒、家庭瑣事、園林賞玩、交遊酬答,大至反映社會現象,關心桑梓國事,或歡愉憂嘆,或憤慨悲憫,莫不涵括,是一典型的儒士詩人。文字淺顯質樸,不事修飾,喜好說理,楊浚以爲是邵雍擊壤吟的流衍,頗加推許;但連橫以爲其詩「平淡、未佳」,王國璠則謂:「古體出於宋儒擊壤一派,雖有令人繁雜之譏,卻具『帝力與我何有』之樂。近體必琢必鍊,致氣息神采,大受束縛,流於生澀。獨五言律絕,頗有田園之趣,應可傳也。」鄭氏詩作目前存有兩種版本,其一是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所藏的《北郭園詩鈔稿本》;其二系次子鄭如樑委託福建舉人楊浚編修的《北郭園全集》,於同治九年(1870)刊刻,爲北臺灣最早出版的詩文集。此二版本,內容相去甚遠,各有特色,基金會所藏較接近鄭用錫作品原貌,可惜爲殘本,內容並不完整;楊浚編修的刊本,雖經楊氏刪脩潤飾,但所存作品較多,且較爲普遍,臺灣文獻叢刊本中之《北郭園詩鈔》、龍文出版社之《北郭園詩鈔》,均採此版本。茲以《北郭園全集》爲底本,參照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所藏之《北郭園詩鈔稿本》(以下簡稱「稿本」)編校。稿本有若干不易辨認的字體,則由黃哲永、謝永基兩位先生協助辨識完成。(黃美娥撰)
► 3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