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損軒不二門圖步淨名韻
開徑延三益,循溪署八愚。
歲寒尋保社,禪縛笑臞儒。
不飲奇嫌問,無金墓懶諛。
計成投畚遁,緒觸拔釵沽。
瓶鉢真居士,衣冠一野夫。
懺堂甘剗草,慧海誓乘桴。
狂象馴依圯,翔鸞鎩就笯。
花沾迦葉體,雪媚藐姑膚。
柏樹還生子,優曇總戀柎。
那曾僧氣足,遍道淨緣劬。
初地誠迴向,諸天想唯俞。
塔鈴通譯語,臺鏡豁塵污。
出入誰司鍵,推敲詎待符?
座充摩詰室,齋抵步兵廚。
索索詩魔退,涼涼酒瘧蘇。
杜機皈怖鴿,幻跡悟飛鳧。
到此題從鳳,其間隱即蛛。
終同守城墨,遑作泣歧朱?
可憶趨京輦,頻年侍闕觚。
拘留桑下宿,蹭蹬棘中途。
風雪過茶董,江湖話木奴。
說經當席奪,詠史又船租。
未種花盈縣,徒貽水滿盂。
脫身辭請謁,容膝學跏趺。
獨寐寧妨寤,卬須枉見呼。
祇園隨喜施,息壤劫盟俱。
蔬飯匆匆具,蒲團個個鋪。
韜名期蟄豹,伺影戒逢狐。
宗派商師友,行藏雜釣屠。
縱殊夫子甕,頗類市公壺。
震旦方灰劫,恆沙矧蕞軀。
再中回日願,萬變看雲圖。
石鼓泉應歇,山樓月太孤。
儻來收橡實,相對餌鬆腴。
定律深心護,空輪悉力扶。
圓關探鎖鑰,靜籟領笙竽。
般若何生滅,閻浮自混渝。
繄予常住否,微佛曷歸乎?
聞梵知先覺,移文忍厚誣。
汪羅香火在,蛩駏莫愁無。
拼音

陳寶琛
淸末民國初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長菴,改字伯潛,字伯潛,號弢菴、陶菴、橘隱,晚號聽水、滄趣。陳家累代簪纓,爲榕城望族。曾祖父陳若霖官至刑部尚書。寶琛年十三歲,縣學秀才,十八歲中舉。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編修。陳寶琛兄弟六人,三人進士,三人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讀,與學士張佩綸、通政使黃體芳、侍郎寶廷等好論時政,合稱「淸流四諫」。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沙俄侵佔伊犁九城,力主收復。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充武英殿提調官。翌年,授翰林院 侍講學士,纂修《穆宗本紀》。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任江西學政,重修 白鹿洞書院。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上疎《請募勇參用西法教練》,主張「變化以盡利,任人以責實,籌餉以持久」,中法戰爭失利,受牽連,被降五級,回鄕閉門讀書,修葺先祖「賜書樓」,構築「滄趣樓」。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任鰲峰書院山長。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福建鐵路總辦,修漳廈鐵路,並任福建高等學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學)監督。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創立全閩師範學堂(今福建師大)。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奉召入京,任禮學館總纂大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毓慶宮行走,任溥儀老師,賜紫禁城騎馬。繼任漢軍副都統、弼德院顧問大臣。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淸帝遜位,後仍追隨溥儀。命修《德宗實録》。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張勳復辟時,推舉爲內閣議政大臣。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修成《德宗本紀》,授太傅。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引薦鄭孝胥入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隨溥儀移居天津。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1932年),滿洲國 成立,寶琛專程赴長春探望溥儀,拒受僞職。民國二十四年乙亥二月初一日(公元1935年3月5日)卯時病逝於北平住處,春秋八十有八。喪聞,溥儀震悼,賜奠醊,賜祭一壇,特諡文忠,晉贈太師,賞給陀羅經被,賞銀九千元治喪葬。有藏書十萬冊,「淸末陳氏私家藏書之多,冠於全閩」。著有《陳文忠公奏議》、《滄趣樓文存》、《滄趣樓詩集》、《滄趣樓律賦》、《南遊草》等。
► 8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