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七夕

乞巧樓頭雁陣橫,秦時月照古邊城。 已涼秋夜簾深掩,難暖羅衾夢未成。 天上又聞傷短別,人間虛說誓長生。 今宵獨抱綿綿恨,不是唐皇漢帝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乞巧:舊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爲「乞巧」。
  • 羅衾(qīn):絲綢被褥。

翻譯

在乞巧樓的上頭雁羣橫列着,秦朝時的明月照耀着古老的邊城。已經發涼的秋夜門簾深深掩上,難以溫暖那絲綢的被褥夢也沒有做成。在天上又聽聞爲短暫的分別而悲傷,在人間徒然說着發誓要永遠相伴。今晚獨自懷着連綿不斷的怨恨,卻不是像唐明皇和漢武帝那樣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七夕的景象和氛圍,如橫列的雁陣、秦時的明月等,營造出一種古老而又略帶憂傷的意境。詩中表達了在秋夜難以入眠、好夢難成的孤獨與哀怨,以及對離別和情感承諾的感慨。「天上又聞傷短別,人間虛說誓長生」體現了詩人對於情感的深刻思考。最後一句表明這種情感並非帝王般的大情懷,而是個人內心細膩而獨特的情感體驗。全詩意境深沉,情感含蓄,展現出陳寅恪先生獨特的才情和深刻的內心世界。

陳寅恪

陳寅恪

陳寅恪,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硏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爲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幷稱爲“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