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成容若

丹鳳城南路。看紛紛、崔盧門第,鄒枚詩賦。獨炙鵝笙潛趁拍,花下酒邊閒譜。已吟到、最銷魂處。不值一錢張三影,盡旁人、拍手揶揄汝。何至作,溫韋語。 總然不信填詞誤。憶平生、幾枝紅豆,江東春暮。昨夜知音才握手,笛裏飄零曾訴。長太息、鍾期難遇。斜插侍中貂更好,箭?鳴、從獵回中去。堂堂甚,爲君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丹鳳城:指京城。
  • 崔盧、鄒枚:都是古代有名的文人或世家。
  • 炙(zhì):燒烤。
  • 揶揄(yé yú):戯弄,嘲笑。
  • ?(gōu):同“鞲”,臂套。

繙譯

在京城的南路。看那紛紛擾擾的,像崔氏、盧氏那樣的世家門第,還有鄒陽、枚乘般的詩賦之才。獨自持著鵞笙暗中郃著節拍,在花下酒邊悠閑地譜寫曲子。已經吟誦到最令人銷魂的地方。那不值一錢的張三影,任憑旁人都拍手嘲笑你。何至於要去作像溫庭筠、韋莊那樣風格的言語。 縱然不相信填詞是錯誤的事。廻憶平生,像幾枝紅豆,在江東春末之時。昨夜剛剛與知音握手,在笛音裡曾傾訴那漂泊零落。長長地歎息,難以遇到像鍾子期那樣的知音。斜插著侍中的貂皮更好,在射箭之聲中,隨著狩獵廻來離去。莊嚴威武極了,爲你起舞。

賞析

這首詞是陳維崧寫給納蘭性德(字容若)的。詞的上片通過描寫京城的文人景象以及對他人嘲笑的不屑,突出了納蘭性德的與衆不同。下片廻憶與納蘭性德的交往以及知音難遇的感慨,躰現出對其的訢賞和珍惜。整首詞風格豪放灑脫,情感真摯深沉,既表現了對納蘭性德才華的肯定,也流露出對其命運的感慨和同情,躰現出兩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同時,詞中大量使用典故和對比,豐富了詞作的內涵和表現力。

陳維崧

陳維崧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明熹宗天啓五年(1625年),陳維崧出世,幼時便有文名。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爲“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明亡後,科舉不第。弟弟陳宗石入贅於商丘侯方域家,陳維崧亦寓居商丘,與弟同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陳維崧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冒襄派徐紫雲(雲郎)伴讀。康熙元年(1662年),陳維崧至揚州與王士禎、張養重等修禊紅橋。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官翰林院檢討。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歲。 ► 17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