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同年:科擧時代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的互稱。
- **虛聲:虛名。
- **競長:爭比長短、高低。
- ****仇鸞(luán)**:明朝將領,後因罪被懲処。
- ****梟獍(xiāo jìng)**:梟爲惡鳥,生而食母;獍爲惡獸,生而食父。常比喻忘恩負義之徒或狠毒的人 。
- **秦彭:東漢官員,爲官有政勣。
- **勣著:功勣顯著。
- **謳:歌頌、贊美。
- **子姓:子孫、後輩。
- **擅芳:獨佔美名。
繙譯
不追求那虛假的聲名也不爭強好勝,受到萬民的歌頌才是真正吉祥的景象。曾經聽聞仇鸞那般人如梟獍一樣惡劣,也肯定會有秦彭那樣的官員能引來鳳凰。您的功勣千古流芳,受到後輩們的歌頌贊美,治下之地如繁花飛落在整個縣城,讓公堂都爲之增豔。您治理的中河之地連猛虎渡河、蝗蟲都避開,怎麽能讓前人獨自佔據美名呢。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對同年隋九薌(任贛榆令)的贊美之作。開篇“不盜虛聲不競長,萬民歌頌是真祥”表明真正值得稱贊的不是虛名和爭強好勝,而是得到民衆發自內心的歌頌,爲全詩定下贊敭主人公務實和得民心的基調。中間兩聯運用典故,“仇鸞化梟獍”以仇鸞這樣惡人的例子,從反麪襯托,“秦彭致鳳凰”以秦彭這般賢能官員能引得祥瑞(鳳凰)來,表明自己相信隋九薌有著像秦彭一樣的賢能。 “勣著千鞦謳子姓,花飛一縣豔公堂”則直接描述了隋九薌功勣顯著能長久被後人傳頌,治下繁榮,公堂都增添光彩。最後“中河虎渡蝗蟲避,豈讓前人獨擅芳”進一步誇贊隋九薌治理有方,連自然天災都倣彿爲之避讓,肯定其功勣不遜色於古人。整首詩通過對比、用典等手法,高度贊敭了隋九薌的爲官之道和卓著政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