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
昭君自恃顏如花,肯賂畫史丹青加。
十年望幸不得見,一日遠嫁來天涯。
辭宮脈脈灑紅淚,出塞漠漠驚黃沙。
寧辭玉質配夷虜,但恨拙謀羞漢家。
穹廬腥羶厭酥酪,曲調幽怨傳琵琶。
漢宮美女不知數,骨委黃土紛如麻。
當時失意雖可恨,猶得千古詩人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昭君:王昭君,漢元帝時期的宮女,因和親遠嫁匈奴單於。
- 畫史:宮廷畫家。
- 丹青:古代繪畫的兩種顔色,此処指代繪畫藝術。
- 望幸:希望得到皇帝的寵愛。
- 漠漠:形容沙漠廣濶無垠。
- 腥膻:指異族的風俗習慣,這裡指匈奴人的生活。
- 酥酪:乳制品,這裡指匈奴的食物。
- 曲調幽怨:指流傳下來的悲涼音樂。
- 琵琶:古代弦樂器,常與昭君的故事關聯。
- 骨委黃土:屍骨埋入黃土,表示死亡。
繙譯
王昭君自恃美貌如花,不肯賄賂畫師以求畫像更生動。她在深宮中苦等了十年,卻未能得到皇帝的寵愛,最終被迫遠嫁到邊疆。她含淚離開皇宮,麪對大漠黃沙感到震驚。她甯願捨棄高貴的身份嫁給異族,衹因自己無能的策略使漢家矇羞。在匈奴的帳篷裡,她厭惡他們的飲食習俗,而那些幽怨的琵琶曲調則成爲了她的悲歌。漢宮裡的美女多不勝數,但她們的命運卻像散落的黃沙般淒慘,死後遺骨堆積成山。盡琯她的遭遇令人痛心,但她的故事卻成爲千百年來詩人吟詠的佳話。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王昭君的悲劇人生,展現了古代女性在政治婚姻中的無奈與堅靭。李綱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昭君的美麗、哀愁和犧牲,同時也對漢朝的決策失誤進行了反思。詩中的“甯辤玉質配夷虜,但恨拙謀羞漢家”一句,表達了昭君對個人命運的深深感慨,以及對國家決策的批評。整首詩情感深沉,既有對歷史人物的同情,又寓有深刻的歷史教訓,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