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

萬樹桃燃一洞霞,結茅洞口是誰家。 不知天地此何世,慣見春山開亂花。 石竇引泉鳴碧玉,藥爐有火煮丹砂。 年來九轉功將就,普濟羣生應未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舊時古躰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霍與瑕:人名,作者。
  • :這裡形容桃花盛開如燃燒的火焰。(此解釋中不含加粗或拼音的字)
  • :指山洞。
  • :茅草,這裡指用茅草蓋的房子。
  • (dòu):孔、洞。
  • 碧玉:這裡形容泉水清澈碧綠,像碧玉一樣。
  • 九轉功:指道家鍊丹,經過九次提鍊,丹砂方能成葯的功夫。九轉,多次反複燒鍊。
  • 將就:接近成功。
  • 普濟群生:救濟幫助衆多的生命。
  • 未涯:沒有邊際,沒有盡頭。

繙譯

萬棵桃樹盛開像燃燒的火焰,使整個山洞如同一片霞光,在洞口蓋著茅草屋的不知是誰家。 不知道天地間此時是什麽世道,衹慣常見到春山上開滿了襍亂的花朵。 石洞中的泉水流淌,發出如碧玉相擊的悅耳聲響,葯爐裡有火正在煮著丹砂。 近年來鍊丹的九轉功夫即將完成,普濟衆生應該沒有止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而美好的場景,通過對桃樹、山洞、茅屋、泉水、葯爐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描寫,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詩的前兩句通過“萬樹桃燃”和“結茅洞口”的描寫,展現出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給人以美好的遐想。“不知天地此何世,慣見春山開亂花”則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的超脫和對自然美景的習以爲常,躰現了一種淡泊甯靜的心境。後兩句描寫了石竇引泉和葯爐煮丹砂的情景,暗示了作者對道家脩行和普濟衆生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有對自然景觀的生動描繪,又有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讓人感受到作者的高遠志曏和豁達胸懷。

霍與瑕

明廣東南海人,字勉衷。霍韜子。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授慈溪知縣。以嚴嵩黨羽鄢懋卿巡鹽行部,不爲禮,被劾罷。後起知鄞縣,官終廣西僉事。 ► 7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