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客居有感

· 章甫
春夏秋冬客,琴書劍佩身。 江湖勞賣拙,辜負故園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暮:年末、年底 。
  • 章甫:人名,作者 。
  • **春夏秋冬客:**一年到頭都漂泊在外,像客人一樣居無定所 。
  • **琴書劍佩身:**身邊攜帶着琴、書、劍和玉佩等物品,象徵文雅與尚武兼具。
  • **勞賣拙:**辛辛苦苦憑藉自己笨拙的才能謀生。

翻譯

一整年都漂泊在外四處爲客,身邊帶着琴、書、劍與玉佩相伴。在江湖上辛辛苦苦憑藉自己的微薄才能艱難謀生,只是這樣漂泊辜負了故鄉美好明媚的春光。

賞析

這首詩短短二十字,卻蘊含了深沉的情感。首句 「春夏秋冬客」,直白地說出自己終年漂泊,一種羈旅之感撲面而來。「琴書劍佩身」 描繪出詩人形象,既有文人的雅好(琴、書),又有武人的風範(劍、佩),寫出詩人多才多藝的不凡一面。「江湖勞賣拙」 則生動體現出詩人在江湖闖蕩的艱難,以 「勞」 字突出謀生的艱辛,「賣拙」 一種自謙之詞,有懷才不遇,只能勉強餬口的無奈意味。末句 「辜負故園春」 情感到達高潮,在輾轉奔波中,思念故鄉之情愈發濃烈,嘆惜自己辜負了故鄉的春日美景,表達對故鄉深深眷戀以及漂泊在外的落寞。整首詩語言簡練,在平淡的敘述中,融入複雜真實的情感,引發人們對遊子生活和故鄉之思的共鳴。

章甫

章甫,林爽文事變時,曾募義軍堵禦。嘉慶四年(1799)歲貢,三次渡海赴試,皆不中,遂設教裏中。重修府學文廟時曾捐銀贊助,其後擔任董事。甫性嗜古,天分甚高。讀書博採經子百家之菁華,究心詩學之源流正變。其後絕意仕途,課兒孫自娛,時人目爲高士。詩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連橫《臺灣通史》著錄作四卷、《臺灣詩乘》作八卷。集中或贈答酬酢,或山水記遊。作者屐痕所至,除臺灣本土風光外,三次渡海赴試,於澎湖、福建所見,亦留載文字之中。全書依體裁大致分爲六卷,前五卷爲詩歌,第六卷爲散文。王國璠臺灣縣學教樑上春,爲其《半崧集》簡編作序曰:「按半崧之詩,體制、格力、氣象、興趣、音節五法俱備而不入俚……故非獨五、七言律波瀾壯闊、法度精嚴,如建大將旗鼓,雖八面受敵,無懈可擊。其古詩之蒼樸渾成,直截愷惻,寄濃於簡淡之中,真有古樂府遺意。至如絕句、駢體、雜文,或以韻格勝,或以詞氣勝,要皆麗而有則,約而彌該,非出入於六朝諸家不辨。」章甫詩歌的風貌,大抵如此。然以其詩「不入俚」,少有詠歌民俗之作。今見《半崧集》爲日治時期大正六年(1917)據嘉慶二十一年(1816)謄錄的抄本,典藏於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刪存原書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簡編》,爲今日常見的版本。以下據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的鈔本爲底本,參考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及臺銀本《半崧集簡編》進行參校。(江寶釵撰) ► 441篇诗文

章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