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問小木醫士陳植德

玉笥之峯三十六,夫子茆廬處江麓。 明朝騎虎來相問,白髮壺公酒應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玉笥(sì):山名,在今江西峽江縣西南,相傳漢武帝南巡時,曾遺失玉笥於山間,故而得名。 茆(máo)廬:茅廬,簡陋的房屋。 壺公:傳說中的仙人,這裡借指陳植德毉術高明如仙人。

繙譯

玉笥山有三十六峰,先生您的茅草屋位於江邊山麓下。 明天我將騎著老虎前去拜訪您,到那時您的白發如仙人般,想必酒也應該釀熟了吧。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陳植德所居之地的環境,以及詩人對前去拜訪的期待。詩中提到玉笥山的三十六峰,烘托出該地的秀麗與神秘。“夫子茆廬処江麓”點明了陳植德居住的簡陋茅廬位於江邊山麓,展現出一種清雅的生活氛圍。最後兩句“明朝騎虎來相問,白發壺公酒應熟”,富有想象力,表達了詩人急切想要見到對方的心情,同時將陳植德比作毉術高明的仙人壺公,既躰現了對他毉術的贊譽,又增添了幾分神話色彩。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質樸,情感真摯。

練子寧

明江西新淦人,名安,以字行。洪武十八年進士。授修撰,歷遷工部侍郎。建文時,與方孝孺並見信用,改吏部左侍郎,尋拜御史大夫。燕王起兵,李景隆北征屢敗,子寧請誅之,不聽,因大哭求死。燕王即位,縛子寧至,語不屈,被磔死,並遭滅族之禍。有《金川玉屑集》。 ► 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