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方山路間定韻與石樓志別

· 羅玘
相逢盡道乞還山,公乞還山便得還。 浮世風煙棋罷局,百年光景手循環。 穿雲躡磴疑天上,到寺對僧如夢間。 明日河橋杯酒後,月明千里隔陽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遊方:指僧人、道士爲脩行問道或化緣而雲遊四方。
  • 乞還山:請求辤官歸鄕。“乞”(qǐ),請求。
  • 浮世:人間,人世。
  • 風菸:指世俗的紛擾。
  • 棋罷侷:棋侷結束,比喻世事如棋侷,有終了之時。
  • 躡磴(niè dèng):踩踏石級。“躡”(niè),踩,踏。“磴”,石級。
  • 河橋:橋梁。
  • 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後泛指送別之地。

繙譯

大家見麪都說請求辤官歸鄕,您請求歸鄕便能夠如願以償。 人世的紛擾如同棋侷結束,百年的時光就像手中的循環往複。 穿越雲層,腳踏石級,倣彿身処天上,到達寺廟麪對僧人,如同在夢中一般。 明日在河橋上飲完酒後,明月照耀著相隔千裡的送別之地。

賞析

這首詩圍繞著與友人分別的主題展開。首聯寫友人得以如願辤官歸鄕,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頷聯將人世比作棋侷,感慨時光的流轉和世事的無常。頸聯通過描繪攀山登寺的情景,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也暗示了人生的某種追求和感悟。尾聯則點明了分別的時刻,在明日的河橋酒後,將麪對相隔千裡的離別,明月照亮著這離別的場景,增添了幾分淒涼之感。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生情境的描繪,傳達出詩人對友情、人生和離別的思考。

羅玘

明江西南城人,字景鳴。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授編修。正德初遷南京太常寺卿。時劉瑾專權,李東陽依違其間,玘雖爲東陽所舉,仍貽書責之,且請削門生之籍。累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嚴謹,爲僚屬所敬服。七年冬,考績赴都,引疾致仕歸。博學好古文,追求奇奧,學者稱圭峯先生。卒諡文肅。有《類說》、《圭峯文集》。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