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鳳山先生李文昌赴召

國老如公僅幾人,豈宜長嘯太湖濱。 疇諮宰相調元化,詔趣尚書侍紫宸。 欲振國威千載立,當從局面一番新。 先生莫作前時看,多少枯根望早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國老如公:指像您這樣德高望重的國士。
  • 僅幾人:極爲罕見,寥寥無幾。
  • 豈宜:怎能適宜。
  • 長嘯太湖濱:在太湖邊長久地嘯歌,暗示隱居生活。
  • 疇諮:諮詢,徵求意見。
  • 宰相:古代最高行政官員。
  • 調元化:調和治理天下,使萬物和諧。
  • 詔趣:皇帝的命令催促。
  • 尚書:古代官職,負責執行政令。
  • 紫宸:皇宮中的紫微殿,象徵皇權。
  • 國威:國家的聲威。
  • 千載立:千年樹立的威望。
  • 局面:形勢,狀況。
  • 一番新:全新的面貌。
  • 先生:對對方的尊稱。
  • 前時看:以前的眼光看待自己。
  • 枯根:比喻失去生機的事物。
  • 早春:比喻新的生機。

翻譯

像您這樣的國士真是世間罕見,怎麼能長久隱居在美麗的太湖邊呢?朝廷正期待着您的智慧來諮詢治國方略,皇上已經急切地召您入朝擔任要職。您的到來將爲國家樹立千年的威望,必將帶來全新的局面。先生,請不要以以往的眼光看待自己,因爲有許多事物正在期待您的革新,就像早春時節等待枯木復甦一樣。

賞析

這首詩是對賀鳳山先生李文昌的讚譽與激勵之作。詩人首先強調了賀鳳山先生的德高望重,暗示他有經世濟民之才。接着,詩人表達了對賀先生被朝廷徵召的期待,認爲他有能力和責任來調和國家政務,提升國家威望。同時,詩人也提醒賀先生要有變革之心,帶領國家走向新的局面。詩的結尾處,詩人用「枯根望早春」的生動比喻,鼓勵賀先生髮揮自己的影響力,給那些處於困境的人帶來新生的希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人才的敬仰和對國家未來的期望。

宋伯仁

宋湖州人,一作廣平人,字器之,號雪巖。理宗嘉熙時,爲鹽運司屬官。工詩,善畫梅。有《西塍集》、《梅花喜神譜》、《煙波漁隱詞》。 ► 3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