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宋史四首太祖

金匱盟寒固可哀,何緣推出殺心來。 斧聲燭影都無謂,勝國諸公有史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匱:指宋太祖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她曾留下遺詔,要求趙匡胤傳位給其弟趙光義,而非其子,此遺詔被稱爲「金匱之盟」。
  • 斧聲燭影:指宋太祖趙匡胤在燭光下被斧頭擊中的傳說,暗示其死因不明。

翻譯

金匱之盟的冷酷確實令人悲哀,爲何會有如此殘忍的殺心出現。 斧聲和燭影的傳說都無關緊要,勝國的諸位公卿都擁有卓越的史學才能。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宋太祖趙匡胤的歷史事件的回顧,表達了對權力鬥爭中殘酷一面的哀嘆。詩中「金匱盟寒」指的是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的遺詔,這一遺詔導致了趙匡胤與其弟趙光義之間的權力鬥爭,最終趙光義篡位成爲宋太宗。詩人認爲這種權力的轉移充滿了悲哀和殘酷。後兩句則提到了關於趙匡胤死因的傳說,即「斧聲燭影」,詩人認爲這些傳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宋朝的諸位公卿都有記錄和研究歷史的才能。整首詩既是對歷史的反思,也是對歷史人物才能的讚揚。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