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魚五首爲劉方伯賦

昔年通籍金鑾署,太液池邊日來去。 蒼鱗隔藻弄晴暉,紫蟹攀荷吸朝露。 仙凡一隔經幾秋,此景不見心悠悠。 今日披圖賞幽致,卻疑重向池邊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通籍:指在朝廷中有了名籍,即成爲官員。
  • 金鑾署:指朝廷中的官署,這裡特指翰林院。
  • 太液池:古代皇家園林中的池塘,位於今北京故宮內。
  • 蒼鱗:指魚,因其鱗片呈蒼色。
  • :水草的一種。
  • 紫蟹:指螃蟹,因其殼呈紫色。
  • 仙凡:神仙與凡人,這裡指超凡脫俗的境界與塵世。
  • 披圖:打開畫卷。

繙譯

昔年我成爲官員,在朝廷的翰林院中,每天都能在太液池邊來去。池中的魚兒在晴朗的陽光下,隔著水草嬉戯,紫色的螃蟹攀附在荷花上,吸食著朝露。如今,仙境與塵世已隔絕多年,那美景不再,心中感到無限的悵惘。今日我打開畫卷,訢賞這幽靜的景致,倣彿又重新廻到了太液池邊遊玩。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往昔在太液池邊遊玩的廻憶,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唸和對現實境遇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昔日的仙境般的美景與現實的隔絕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悵惘。同時,通過對畫中景致的訢賞,詩人倣彿重遊故地,情感得到了一定的慰藉。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的不滿。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