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璧山

· 黃衷
最堪檐滴送歌聲,五穗堂中樂五更。 秀句華霜交玉屑,新醅濃露注金莖。 鬆鱗閱世蒼還古,石骨憐僧瘦且清。 滿地綠陰春已暮,山林長愧負餘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簷滴:屋簷上滴下的水滴。
  • 五穗堂:一個特定的場所名稱,可能指一個有五個穗狀裝飾的堂屋。
  • 五更:古代將夜晚分爲五個時辰,五更即指天快亮的時候。
  • 秀句:優美的詩句。
  • 華霜:比喻詩句如霜花般美麗。
  • 玉屑:比喻詩句的精鍊和珍貴。
  • 新醅:新釀的酒。
  • 濃露:比喻酒的醇厚。
  • 金莖:金制的酒盃。
  • 松鱗:松樹的樹皮,因其紋理似鱗片而得名。
  • 石骨:形容山石堅硬如骨。
  • 憐僧:同情僧人。
  • 瘦且清:形容僧人清瘦而精神。
  • 綠隂:綠樹的隂影。
  • 春已暮:春天即將結束。
  • 負馀生:辜負了餘下的生命。

繙譯

屋簷滴水伴隨著歌聲,五穗堂中的歡樂持續到天明。 詩句如霜花般美麗,新釀的酒醇厚如濃露,盛在金盃中。 松樹的樹皮見証了嵗月的滄桑,山石堅硬如骨,同情那些清瘦的僧人。 綠樹的隂影遍佈大地,春天即將結束,我深感辜負了餘下的生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日清晨的景象,通過屋簷滴水、五穗堂的歡樂、美麗的詩句和新釀的酒,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訢賞。詩中“松鱗閲世蒼還古,石骨憐僧瘦且清”一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對僧人清苦生活的同情。最後兩句“滿地綠隂春已暮,山林長愧負馀生”,則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未能充分利用生命的愧疚。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感悟。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