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用先歸嘉州

· 楊慎
客有歸歟嘆,言從隱者流。 高議在青瑣,吾道付滄洲。 滄洲多故人,夙昔諧幽賞。 嘯歌丹崖邊,攜手紫霞上。 壁津春水生,波浪動江城。 岷嶺秋芳落,清音滿蘭若。 亦知江湖憂,不廢登臨樂。 迢迢結桂枝,望望阻相思。 殷勤三歲字,惆悵四愁詩。 伊予慕儔侶,暌離分晤語。 何時峨眉雲,來作人問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歸歟:回去吧。歟,語氣詞,相當於「吧」。
  • 隱者流:隱士一類的人。
  • 青瑣:古代宮門上的一種裝飾,這裏指宮廷。
  • 滄洲:水邊的陸地,常用來指隱居的地方。
  • 夙昔:往日,從前。
  • 幽賞:幽靜的欣賞。
  • 嘯歌:高聲歌唱。
  • 丹崖:紅色的山崖。
  • 紫霞:紫色的雲霞,常用來形容仙境或高遠的地方。
  • 壁津:地名,位於四川省。
  • 岷嶺:岷山,位於四川省北部。
  • 蘭若:寺廟。
  • 迢迢:遙遠的樣子。
  • 結桂枝:古代有結桂枝表示思念的習俗。
  • 望望:望了又望,形容思念之情。
  • 殷勤:熱情周到。
  • 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傷。
  • 暌離:分離,離別。
  • 晤語:見面交談。
  • 峨眉雲:峨眉山的雲霧,峨眉山位於四川省。
  • 人問雨:人間所盼望的雨,這裏比喻徐用先的歸來。

翻譯

客人發出了歸去的嘆息,說是要跟隨隱士一類的人。 在宮廷中高談闊論,而我的道則寄託在滄洲。 滄洲有許多老朋友,往日裏一起幽靜地欣賞。 在紅色的山崖邊高聲歌唱,手牽手登上紫霞之上。 壁津的春水涌動,波浪撼動着江城。 岷山的秋芳凋落,清音迴盪在寺廟中。 雖然知道江湖有憂愁,但不廢登臨的樂趣。 遙遠地結起桂枝,望了又望阻隔了相思。 熱情地寫下三年的字句,惆悵地吟詠四愁詩。 我羨慕那些伴侶,分離中無法見面交談。 何時峨眉山的雲霧,能化作人間盼望的雨。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徐用先歸鄉的思念與祝福。詩中,「歸歟」一詞透露出詩人對友人歸鄉的羨慕與祝福,而「隱者流」則體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對滄洲故人、丹崖嘯歌、紫霞攜手等景象的描繪,展現了與友人共度的美好時光。後文則通過「壁津春水」、「岷嶺秋芳」等自然景象,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