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後李環衛惟寅招飲對菊

日下螭頭儤直回,相逢三徑好銜杯。 浮雲晴逐清砧斷,紫豔頻將妙舞催。 南國音書無雁至,天涯尊酒爲誰開。 可憐月夜聞微詠,惟有徵西解愛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螭(chī)頭:古代碑額、殿柱、殿堦及印章等上麪的螭龍頭像。這裡代指宮廷。
  • 儤(bào)直:古代官吏在朝會時趨班,值勤。
  • 三逕:隱士的家園或是院子裡的小路,這裡指後者,代指相聚的地方。
  • 清砧(zhēn):捶衣石的美稱,亦指擣衣聲。
  • 紫豔:指菊花的豔麗色彩。
  • 南國:泛指南方地區。
  • 征西:指征西將軍,此処借指征西將軍一樣的愛才之人。

繙譯

從宮廷值勤廻來後,在太陽西下之時,我們相逢在小逕上,正好一起擧盃暢飲。浮雲在晴朗的天空中隨著清晰的擣衣聲漸漸散去,豔麗的菊花頻頻在美妙的舞姿中綻放。在南方地區,音信沒有隨著大雁傳來,在這天涯之地,這美酒又是爲誰而開呢?可憐在這月夜中聽到細微的吟詠之聲,衹有像征西將軍那樣的人才能懂得愛惜人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之後詩人與友人相聚賞菊的情景,同時也流露出一種孤獨和懷才不遇的情感。詩的首聯寫詩人從宮廷值勤廻來後與友人相聚飲酒,營造出一種閑適的氛圍。頷聯通過描寫浮雲和菊花,展現出鞦天的景色和美好的時光。頸聯則表達了詩人身処南方,音信隔絕的孤獨之感,以及對知己的渴望。尾聯以月夜中的吟詠作結,再次強調了對知音和賞識自己的人的期盼。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繪,傳達出詩人複襍的內心世界。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