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老婦

· 李覯
裏中一老婦,行行啼路隅。 自悼未亡人,暮年從二夫。 寡時十八九,嫁時六十餘。 昔日遺腹兒,今茲垂曰須。 子豈不欲養,母豈不懷居。 繇役及下戶,財盡無所輸。 異籍幸可免,嫁母乃良圖。 牽車送出門,急若盜賊驅。 兒孫孫有婦,小大攀且呼。 回頭與永訣,欲死無刑誅。 我時聞此言,爲之長嘆嗚。 天民固有窮,鰥寡實其徒。 仁政先四者,著在孟氏書。 吾君務復古,旦旦師黃虞。 赦書求節婦,許與旌門閭。 繄爾愚婦人,豈曰禮所拘。 蓬茨四十年,不知形影孤。 州縣莫能察,詔旨徒成虛。 而況賦役間,羣小所同趨。 奸欺至骨髓,公利未錙銖。 良田歲歲賣,存者唯萊污。 兄弟欲離散,母子因變渝。 天地豈非大,曾不容爾軀。 嗟嗟孝治王,早晚能聞諸。 吾言又無位,反袂空漣如。
拼音
李覯

李覯

宋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人,字泰伯,世稱盱江先生、直講先生。宋仁宗慶暦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舉「茂才異等」不第,與范文正等友善,擁護「慶歷新政」。倡立盱江書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從學者常數百人,世稱「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薦爲試太學助教,後爲直講。嘉祐中,爲海門主簿、太學説書、權同管勾太學。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經術,素不喜《孟子》,極斥釋道二教,重農業生產。有《退居類稿》十二卷,《皇祐續稿》八卷。明成化間南城左贊編爲《盱江集》(亦作《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見《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講年譜》,《宋史·巻四百三十二·〈儒林列傳·李覯傳〉》。 ► 3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