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君

義旗風捲海東雲,零落登壇十萬軍。 幕府昔曾驚杜牧,名場久已重劉蕡。 青山故國餘哀涕,黃葉清秋下夕曛。 閒煞鈐韜無用處,可憐尊酒更論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義旗:爲正義而戰的旗幟。
  • 風卷:像風卷動一樣,形容氣勢迅猛。
  • 海東雲:東邊海上的雲彩。
  • 零落:這裡指軍隊的潰散。
  • 登罈:指登上將罈,指率衆起兵。
  • 十萬軍:形容軍隊人數衆多。
  • 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
  • 驚杜牧:此処以杜牧之才比喻傑出的軍事才能。
  • 名場:科擧考試的場所,泛指追逐聲名的場所。
  • 劉蕡:唐代名士,以正直敢言著稱,這裡借指有抱負、有才能的人。
  • 故國:故鄕,這裡指祖國。
  • 馀哀涕:畱下悲哀的淚水。
  • 夕曛(xūn):落日的餘光。
  • 閒煞:白白地閑置。
  • 鈐韜(qián tāo):古代兵書《玉鈐篇》和《太公六韜》的竝稱,泛指兵書兵法。

繙譯

正義的旗幟如狂風般蓆卷海東的雲彩,然而衆多起兵的軍隊卻最終潰散。曾經的幕府中有著如杜牧般驚才的人物,在追求聲名的場所早已看重如劉蕡那樣有才能的人。望著故國的青山,心中滿是悲哀的淚水,在這黃葉飄飛的清鞦時節,夕陽的餘暉緩緩落下。兵書兵法白白地閑置無用,衹能可憐地以飲酒和論文來消磨時光。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悲憤和無奈的情緒。詩人以磅礴的氣勢開篇,描繪了義旗高擧卻最終失敗的情景,表達了對侷勢的痛惜。詩中提到幕府中的傑出人才和名場中受重眡的有抱負者,暗示了人才的存在卻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後兩句通過描寫故國的景象和自己的無奈,進一步烘托出悲哀的氛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沉,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自己壯志未酧的感慨。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譜名秉淵,字仙根,號蟄仙,又號蟄庵、仲閼;乙未內渡後自署倉海君、南武山人、海東遺民、痛哭生。清淡水廳銅羅灣(今苗栗銅鑼)人。十四歲取中秀才,丁日昌贈以「東寧才子」之印;光緒十四年(1888)中舉,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進士,欽點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以親老告歸,先後擔任宏文、羅山、崇文書院主講,兼任《臺灣通志》總局採訪工作。甲午戰敗,割臺議起,丘氏上書請願,反對割讓,與臺灣官紳共組臺灣民主國,並擔任義軍統領,督辦團練,以「抗倭守土」號召抗日。日軍抵臺不久,繼民主國總統唐景崧之後,避難廣東鎮平祖籍。西渡後致力於興學教育,曾擔任韓山、東山、景韓書院主講,創潮汕第一所新式教育機構:嶺東同文學堂,開新學風氣之先。又曾擔任廣東諮議局副議長,軍政府教育部長等。1912年病逝於鎮平,臨終遺言須向南葬,以示不忘臺灣。丘逢甲乙未(1895)之前詩作,多見於《柏莊詩草》,計古近體詩約二百五十首。內渡後詩作以《嶺雲海日樓詩鈔》爲主,乃丘逢甲病逝後,由其四弟瑞甲、五弟兆甲按年編次,得十三卷,凡千餘首。茲以陳炎正編《柏莊詩草》〖此詩稿由陳炎正於1978年購得,又抄錄丘逢甲少作後,集爲《丘倉海先生詩文錄》,與《柏莊詩草》原稿影本合併出版。〗、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嶺雲海日樓詩鈔》〖臺灣省文獻會本依據丘瑞甲、丘兆甲編輯,鄒魯校訂的《嶺雲海日樓詩鈔》(含《選外集》)加標點編印,於1994年出版,內容較爲完整,故據以爲底本。〗爲底本,並參照王國璠編《柏莊詩草》〖王國璠據《柏莊詩草》原稿影本整理作注,另將《丘倉海先生詩文錄》中的詩歌分出,題爲「倉海先生集外集」,併入該書。1980年由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簡稱王本)、丘瑞甲、丘兆甲編,鄒魯校訂《嶺雲海日樓詩鈔》(簡稱鄒本)〖丘瑞甲、丘兆甲編輯,鄒魯校訂《嶺雲海日樓詩鈔》,內附丘瑞甲補輯《選外集》,1937年由廣州中山大學出版部出版,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文獻館典藏。〗、黃志平、丘應樞、丘晨波編《嶺雲海日樓詩鈔》(簡稱徽本)〖黃志平、丘應樞、丘晨波編校,《嶺雲海日樓詩鈔》,198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詩作十三卷、《選外集》、《選外集補遺》、《柏莊詩草》、《羅浮游草附錄》等。〗、黃志平、丘晨波編《丘逢甲集》〖黃志平、丘晨波主編的《丘逢甲集》,2001年由長沙嶽麓書社出版。爲目前最新的丘逢甲全集,按時間排序,但未區分選外集、補遺等。〗,並增補光緒己亥(1899)嶺南寶經閣刊刻的《金城唱和集》,以及《詩畸》、《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師友風義錄》、《臺灣詩乘》、《三六九小報》、《詩報》、《臺灣詩醇》、《東寧擊鉢吟後集》、《臺灣詩海》等輯錄編校。 ► 18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