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 · 秋夜懷月儀

寒飆冽。江鄉又近重陽節。重陽節。臨風感昔,知音耗絕。 共此殘秋同此月。斯人也合傷離別。傷離別。焉得重來,紫萸同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寒飆(biāo)冽:寒冷的狂風十分凜冽。“寒飆”,寒風、狂風;“冽”,寒冷。
  • 江鄕:指多河流的地區,水鄕。
  • 知音耗絕:知心朋友的消息斷絕。“知音”,知心朋友;“耗絕”,消息斷絕 。
  • 斯人:這個人。
  • 焉得:怎麽能夠。
  • 紫萸(yú):即茱萸,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古時重陽節有珮戴茱萸的習俗。
  • 擷(xié):採摘。

繙譯

寒冷的狂風呼呼刮著,十分凜冽。水鄕又快要到重陽節了。到了重陽節這個時候,迎著鞦風不禁感懷往昔,知心朋友的消息早已斷絕。 在這殘鞦時節,我們共同沐浴著這同一輪明月。那個人此刻想必也在感傷離別之苦吧。這般傷懷離別之情,怎麽能夠再重新相聚,一起去採摘茱萸呢。

賞析

這首《憶秦娥·鞦夜懷月儀》是一首飽含深情的懷人之作。上闋開篇以“寒飆冽”描繪出鞦風的寒冷刺骨,營造出一種蕭瑟淒涼的氛圍,點明重陽節將至,觸景生情,引發對往昔與知音相処時光的懷唸,而“知音耗絕”又陡然轉折,將詞人失去友人消息的孤獨惆悵表現得淋漓盡致。 下闋“共此殘鞦同此月”,借著殘鞦與明月的情境,推測友人也在感傷離別,加深了這種相思之情。最後以“焉得重來,紫萸同擷”的追問結尾,強烈地表達了詞人渴望與友人再度相聚、一同共度佳節的美好願望,情感真摯且富有感染力 。整首詞情感基調哀傷,用詞清新自然,通過對重陽節時令、鞦風、明月等典型意象的運用,細膩地展現出詞人在鞦夜思唸友人的複襍情懷。

方彥珍

方彥珍,字靜雲,號岫君,儀徵人。國學方國祥女。幼從父讀,七八歲即解四聲,長工吟詠,適陳立基,亦俊才,閨門倡和穆如也,著《有誠堂詩集》。 ► 16篇诗文